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的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tǒng)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偨Y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1
平均值等于每個小長方形面積(即概率)乘每組橫坐標的中點,然后加和。
平均數(shù),首先得直方圖應該歸一化,也就是說所有矩形的面積之和為1,然后每個矩形的面積代表其底邊中點橫坐標的數(shù)的頻率,那么面積乘以橫坐標就相當于頻率乘以橫坐標,得到的當然是平均數(shù)。
頻率直方圖中是沒有樣本數(shù)據(jù)的在某一個分組里,分布在這個分組的樣本數(shù)據(jù)沒法找得出來,然后也分布不均勻,所以就用這個組的中點的橫坐標來表示這個分組的樣本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
而每一個小長方形的面積是表示相應的頻率,(相當于相應數(shù)據(jù)的百分比)所以平均數(shù)等于每個小長方形的面積乘以相應的分組的底邊中點橫坐標的之和。
頻率分布直方圖的運用
頻率分布直方圖能清楚顯示各組頻數(shù)分布情況又易于顯示各組之間頻數(shù)的差別。它主要是為了將我們獲取的數(shù)據(jù)直觀、形象地表示出來,讓我們能夠更好了解數(shù)據(jù)的分布情況,因此其中組距、組數(shù)起關鍵作用。
分組過少,數(shù)據(jù)就非常集中;分組過多,數(shù)據(jù)就非常分散,這就掩蓋了分布的特征。當數(shù)據(jù)在100以內時,一般分5~12組為宜。
從頻率分布直方圖可以估計出的幾個數(shù)據(jù):
眾數(shù):頻率分布直方圖中最高矩形的底邊中點的橫坐標 。
算術平均數(shù):頻率分布直方圖每組數(shù)值的中間值乘以頻率后相加。
加權平均數(shù):加權平均數(shù)就是所有的頻率乘以數(shù)值后的和相加。
中位數(shù):把頻率分布直方圖分成兩個面積相等部分的平行于Y軸的直線橫坐標。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2
一、高中數(shù)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數(shù)列的通項an與前n項和Sn的關系:an=
2、等差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為首項、ak為已知的第k項) 當d≠0時,an是關于n的一次式;當d=0時,an是一個常數(shù)。
3、等差數(shù)列的前n項和公式:Sn=
Sn=
Sn=
當d≠0時,Sn是關于n的二次式且常數(shù)項為0;當d=0時(a1≠0),Sn=na1是關于n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an= a1qn-1an= akqn-k
(其中a1為首項、ak為已知的第k項,an≠0)
5、等比數(shù)列的前n項和公式:當q=1時,Sn=n a1 (是關于n的正比例式);
當q≠1時,Sn=
Sn=
二、高中數(shù)學中有關等差、等比數(shù)列的結論
1、等差數(shù)列{an}的任意連續(xù)m項的和構成的數(shù)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為等差數(shù)列。
2、等差數(shù)列{an}中,若m+n=p+q,則
3、等比數(shù)列{an}中,若m+n=p+q,則
4、等比數(shù)列{an}的任意連續(xù)m項的和構成的數(shù)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為等比數(shù)列。
5、兩個等差數(shù)列{an}與{bn}的和差的數(shù)列{an+bn}、{an-bn}仍為等差數(shù)列。
6、兩個等比數(shù)列{an}與{bn}的積、商、倒數(shù)組成的數(shù)列仍為等比數(shù)列。
7、等差數(shù)列{an}的任意等距離的項構成的數(shù)列仍為等差數(shù)列。
8、等比數(shù)列{an}的任意等距離的項構成的數(shù)列仍為等比數(shù)列。
9、三個數(shù)成等差數(shù)列的設法:a-d,a,a+d;四個數(shù)成等差的設法:a-3d,a-d,a+d,a+3d
10、三個數(shù)成等比數(shù)列的設法:a/q,a,aq;
四個數(shù)成等比的錯誤設法:a/q3,a/q,aq,aq3 (為什么?)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3
總體和樣本
、僭诮y(tǒng)計學中,把研究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
、诎衙總研究對象叫做個體。
、郯芽傮w中個體的總數(shù)叫做總體容量。
、転榱搜芯靠傮w的有關性質,一般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x1,x2,....,x-x研究,我們稱它為樣本.其中個體的個數(shù)稱為樣本容量。
簡單隨機抽樣
也叫純隨機抽樣。就是從總體中不加任何分組、劃類、排隊等,完全隨。
機地抽取調查單位。特點是:每個樣本單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樣本的每個單位完全獨立,彼此間無一定的關聯(lián)性和排斥性。簡單隨機抽樣是其它各種抽樣形式的基礎,高三。通常只是在總體單位之間差異程度較小和數(shù)目較少時,才采用這種方法。
簡單隨機抽樣常用的方法
、俪楹灧
、陔S機數(shù)表法
、塾嬎銠C模擬法
④使用統(tǒng)計軟件直接抽取。
在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容量設計中,主要考慮:
、倏傮w變異情況;
、谠试S誤差范圍;
、鄹怕时WC程度。
抽簽法
、俳o調查對象群體中的每一個對象編號;
、跍蕚涑楹灥墓ぞ,實施抽簽;
、蹖颖局械拿恳粋個體進行測量或調查。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4
集合的分類:
。1)按元素屬性分類,如點集,數(shù)集。
。2)按元素的個數(shù)多少,分為有/無限集
關于集合的概念:
。1)確定性:作為一個集合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這就是說,不能確定的對象就不能構成集合,也就是說,給定一個集合,任何一個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也就確定了。
。2)互異性: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或說是互異的),這就是說,集合中的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同一個集合時只能算作集合的一個元素。
(3)無序性:判斷一些對象時候構成集合,關鍵在于看這些對象是否有明確的標準。
集合可以根據(jù)它含有的元素的個數(shù)分為兩類: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非負整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數(shù)集,記作N。
在自然數(shù)集內排除0的集合叫做正整數(shù)集,記作N+或N_。
整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整數(shù)集,記作Z。
有理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數(shù)集,記作Q。(有理數(shù)是整數(shù)和分數(shù)的統(tǒng)稱,一切有理數(shù)都可以化成分數(shù)的形式。)
實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實數(shù)集,記作R。(包括有理數(shù)和無理數(shù)。其中無理數(shù)就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有理數(shù)就包括整數(shù)和分數(shù)。數(shù)學上,實數(shù)直觀地定義為和數(shù)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數(shù)。)
1、列舉法:如果一個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舉出來,寫在花括號“{}”內表示這個集合,例如,由兩個元素0,1構成的集合可表示為{0,1}。
有些集合的元素較多,元素的排列又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在不致于發(fā)生誤解的情況下,也可以列出幾個元素作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號表示。
例如:不大于100的自然數(shù)的全體構成的集合,可表示為{0,1,2,3,…,100}。
無限集有時也用上述的列舉法表示,例如,自然數(shù)集N可表示為{1,2,3,…,n,…}。
2、描述法:一種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質來描述。
例如:正偶數(shù)構成的集合,它的每一個元素都具有性質:“能被2整除,且大于0”
而這個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這種性質,因此,我們可以用上述性質把正偶數(shù)集合表示為{x∈R│x能被2整除,且大于0}或{x∈R│x=2n,n∈N+},大括號內豎線左邊的X表示這個集合的任意一個元素,元素X從實數(shù)集合中取值,在豎線右邊寫出只有集合內的元素x才具有的性質。
一般地,如果在集合I中,屬于集合A的任意一個元素x都具有性質p(x),而不屬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的性質p(x),則性質p(x)叫做集合A的一個特征性質。于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性質p(x)描述為{x∈I│p(x)}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中具有性質p(x)的所有元素構成的,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質描述法,簡稱描述法。
例如:集合A={x∈R│x2—1=0}的特征是X2—1=0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5
什么是不等式?
一般地,用純粹的大于號“>”、小于號“<”連接的不等式稱為嚴格不等式,用不小于號(大于或等于號)“≥”、不大于號(小于或等于號)“≤”連接的不等式稱為非嚴格不等式,或稱廣義不等式?偟膩碚f,用不等號(<,>,≥,≤,≠)連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數(shù)是實數(shù),字母也代表實數(shù),不等式的一般形式為F(x,y,……,z)≤G(x,y,……,z)(其中不等號也可以為<,≤,≥,>中某一個),兩邊的解析式的公共定義域稱為不等式的定義域,不等式既可以表達一個命題,也可以表示一個問題。
數(shù)學知識點1、不等式性質比較大小方法:
。1)作差比較法
。2)作商比較法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賹ΨQ性:a > b,b > a
、趥鬟f性:a > b,b > ca > c
③可加性:a > b a + c > b + c
、芸煞e性:a > b,c > 0,ac > bc
⑤加法法則:a > b,c > d,a + c > b + d
、蕹朔ǚ▌t:a > b > 0,c > d > 0,ac > bd
、叱朔椒▌t:a > b > 0,an > bn(n∈N)
⑧開方法則:a > b > 0
數(shù)學知識點2、算術平均數(shù)與幾何平均數(shù)定理:
。1)如果a、b∈R,那么a2 + b2 ≥2ab;(當且僅當a=b時等號)
。2)如果a、b∈R+,那么(當且僅當a=b時等號)推廣:
如果為實數(shù),則重要結論
。1)如果積xy是定值P,那么當x=y時,和x+y有最小值2;
。2)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當x=y時,和xy有最大值S2/4。
數(shù)學知識點3、證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比較法:比較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當不等式的兩邊的差能分解因式或能配成平方和的形式,則選擇作差比較法;當不等式的兩邊都是正數(shù)且它們的商能與1比較大小,則選擇作商比較法;碰到絕對值或根式,我們還可以考慮作平方差。
綜合法:從已知或已證明過的不等式出發(fā),根據(jù)不等式的性質推導出欲證的不等式。綜合法的放縮經常用到均值不等式。
分析法:不等式兩邊的聯(lián)系不夠清楚,通過尋找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條件,逐步將欲證的不等式轉化,直到尋找到易證或已知成立的結論。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6
有界性
設函數(shù)f(x)在區(qū)間X上有定義,如果存在M>0,對于一切屬于區(qū)間X上的x,恒有|f(x)|≤M,則稱f(x)在區(qū)間X上有界,否則稱f(x)在區(qū)間上無界。
單調性
設函數(shù)f(x)的定義域為D,區(qū)間I包含于D.如果對于區(qū)間上任意兩點x1及x2,當x1f(x2),則稱函數(shù)f(x)在區(qū)間I上是單調遞減的。單調遞增和單調遞減的函數(shù)統(tǒng)稱為單調函數(shù)。
奇偶性
設為一個實變量實值函數(shù),若有f(—x)=—f(x),則f(x)為奇函數(shù)。
幾何上,一個奇函數(shù)關于原點對稱,亦即其圖像在繞原點做180度旋轉后不會改變。
奇函數(shù)的例子有x、sin(x)、sinh(x)和erf(x)。
設f(x)為一實變量實值函數(shù),若有f(x)=f(—x),則f(x)為偶函數(shù)。
幾何上,一個偶函數(shù)關于y軸對稱,亦即其圖在對y軸映射后不會改變。
偶函數(shù)的例子有|x|、x2、cos(x)和cosh(x)。
偶函數(shù)不可能是個雙射映射。
連續(xù)性
在數(shù)學中,連續(xù)是函數(shù)的一種屬性。直觀上來說,連續(xù)的函數(shù)就是當輸入值的變化足夠小的時候,輸出的變化也會隨之足夠小的函數(shù)。如果輸入值的某種微小的變化會產生輸出值的一個突然的跳躍甚至無法定義,則這個函數(shù)被稱為是不連續(xù)的函數(shù)(或者說具有不連續(xù)性)。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7
1、命題的四種形式及其相互關系是什么?
(互為逆否關系的命題是等價命題。)
原命題與逆否命題同真、同假;逆命題與否命題同真同假。
2、對映射的概念了解嗎?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與之對應元素的唯一性,哪幾種對應能構成映射?
(一對一,多對一,允許B中有元素無原象。)
3、函數(shù)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較兩個函數(shù)是否相同?
。ǘx域、對應法則、值域)
4、反函數(shù)存在的條件是什么?
。ㄒ灰粚瘮(shù))
求反函數(shù)的步驟掌握了嗎?
。á俜唇鈞;②互換x、y;③注明定義域)
5、反函數(shù)的性質有哪些?
、倩榉春瘮(shù)的圖象關于直線y=x對稱;
、诒4媪嗽瓉砗瘮(shù)的單調性、奇函數(shù)性;
6、函數(shù)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條件是什么?
。╢(x)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8
一、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結構特征
圖例
棱柱
(1)兩底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
。2)側棱平行且相等。
圓柱
。1)兩底面相互平行;
。2)側面的母線平行于圓柱的軸;
。3)是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其余三邊旋轉形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棱錐
(1)底面是多邊形,各側面均是三角形;
。2)各側面有一個公共頂點。
圓錐
。1)底面是圓;
。2)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所在的直線為旋轉軸,其余兩邊旋轉形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棱臺
。1)兩底面相互平行;
。2)是用一個平行于棱錐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錐,底面和截面之間的部分。
圓臺
(1)兩底面相互平行;
(2)是用一個平行于圓錐底面的平面去截圓錐,底面和截面之間的部分。
球
。1)球心到球面上各點的距離相等;
。2)是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周形成的幾何體。
二、簡單組合體的結構特征
三、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定義三視圖:正視圖(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側視圖(從左向右)、俯視圖(從上向下)
注:
正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
俯視圖反映了物體左右、前后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
側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四、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斜二測畫法特點:
、僭瓉砼cx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x平行且長度不變;
、谠瓉砼cy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y平行,長度為原來的一半。
五、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1)幾何體的表面積為幾何體各個面的面積的和。
。2)特殊幾何體表面積公式(c為底面周長,h為高,h為斜高,l為母線)
。3)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公式
。4)球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9
★高中數(shù)學導數(shù)知識點
一、早期導數(shù)概念————特殊的形式大約在1629年法國數(shù)學家費馬研究了作曲線的切線和求函數(shù)極值的方法1637年左右他寫一篇手稿《求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方法》。在作切線時他構造了差分f(A+E)—f(A),發(fā)現(xiàn)的因子E就是我們所說的導數(shù)f(A)。
二、17世紀————廣泛使用的“流數(shù)術”17世紀生產力的發(fā)展推動了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在前人創(chuàng)造性研究的基礎上大數(shù)學家牛頓、萊布尼茨等從不同的角度開始系統(tǒng)地研究微積分。牛頓的微積分理論被稱為“流數(shù)術”他稱變量為流量稱變量的變化率為流數(shù)相當于我們所說的導數(shù)。牛頓的有關“流數(shù)術”的主要著作是《求曲邊形面積》、《運用無窮多項方程的計算法》和《流數(shù)術和無窮級數(shù)》流數(shù)理論的實質概括為他的重點在于一個變量的函數(shù)而不在于多變量的方程在于自變量的變化與函數(shù)的變化的比的構成最在于決定這個比當變化趨于零時的極限。
三、19世紀導數(shù)————逐漸成熟的理論1750年達朗貝爾在為法國科學家院出版的《百科全書》第五版寫的“微分”條目中提出了關于導數(shù)的一種觀點可以用現(xiàn)代符號簡單表示{dy/dx)=lim(oy/ox)。1823年柯西在他的《無窮小分析概論》中定義導數(shù)如果函數(shù)y=f(x)在變量x的兩個給定的界限之間保持連續(xù)并且我們?yōu)檫@樣的變量指定一個包含在這兩個不同界限之間的值那么是使變量得到一個無窮小增量。19世紀60年代以后魏爾斯特拉斯創(chuàng)造了ε—δ語言對微積分中出現(xiàn)的各種類型的極限重加表達導數(shù)的定義也就獲得了今天常見的形式。
四、實無限將異軍突起微積分第二輪初等化或成為可能微積分學理論基礎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實無限理論即無限是一個具體的東西一種真實的存在另一種是潛無限指一種意識形態(tài)上的過程比如無限接近。就歷史來看兩種理論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中實無限用了150年后來極限論就是現(xiàn)在所使用的。光是電磁波還是粒子是一個物理學長期爭論的問題后來由波粒二象性來統(tǒng)一。微積分無論是用現(xiàn)代極限論還是150年前的理論都不是最好的手段。
★高中數(shù)學導數(shù)要點
1、求函數(shù)的單調性:
利用導數(shù)求函數(shù)單調性的基本方法:設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內可導:
。1)如果恒f(x)0,則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增函數(shù);
。2)如果恒f(x)0,則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減函數(shù);
。3)如果恒f(x)0,則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常數(shù)函數(shù)。
利用導數(shù)求函數(shù)單調性的基本步驟:
①求函數(shù)yf(x)的定義域;
、谇髮(shù)f(x);
、劢獠坏仁絝(x)0,解集在定義域內的不間斷區(qū)間為增區(qū)間;
④解不等式f(x)0,解集在定義域內的不間斷區(qū)間為減區(qū)間。
反過來,也可以利用導數(shù)由函數(shù)的單調性解決相關問題(如確定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設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內可導,
。1)如果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增函數(shù),則f(x)0(其中使f(x)0的x值不構成區(qū)間);
。2)如果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減函數(shù),則f(x)0(其中使f(x)0的x值不構成區(qū)間);
(3)如果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常數(shù)函數(shù),則f(x)0恒成立。
2、求函數(shù)的極值:
設函數(shù)yf(x)在x0及其附近有定義,如果對x0附近的所有的點都有f(x)f(x0)(或f(x)f(x0)),則稱f(x0)是函數(shù)f(x)的極小值(或極大值)。
可導函數(shù)的極值,可通過研究函數(shù)的單調性求得,基本步驟是:
。1)確定函數(shù)f(x)的定義域;
。2)求導數(shù)f(x);
。3)求方程f(x)0的全部實根,x1x2xn,順次將定義域分成若干個小區(qū)間,并列表:x變化時,f(x)和f(x)值的變化情況:
。4)檢查f(x)的符號并由表格判斷極值。
3、求函數(shù)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如果函數(shù)f(x)在定義域I內存在x0,使得對任意的xI,總有f(x)f(x0),則稱f(x0)為函數(shù)在定義域上的最大值。函數(shù)在定義域內的極值不一定唯一,但在定義域內的最值是唯一的。
求函數(shù)f(x)在區(qū)間[a,b]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步驟:
。1)求f(x)在區(qū)間(a,b)上的極值;
。2)將第一步中求得的極值與f(a),f(b)比較,得到f(x)在區(qū)間[a,b]上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4、解決不等式的有關問題:
。1)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絕對不等式問題)可考慮值域。
f(x)(xA)的值域是[a,b]時,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f(x)max0,即b0;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f(x)min0,即a0。
f(x)(xA)的值域是(a,b)時,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b0;不等式f(x)0恒成立的充要條件是a0。
。2)證明不等式f(x)0可轉化為證明f(x)max0,或利用函數(shù)f(x)的單調性,轉化為證明f(x)f(x0)0。
5、導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實際生活求解最大(。┲祮栴},通常都可轉化為函數(shù)的最值。在利用導數(shù)來求函數(shù)最值時,一定要注意,極值點唯一的單峰函數(shù),極值點就是最值點,在解題時要加以說明。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10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元素的確定性;
2)元素的互異性;
3)元素的無序性。
說明:
(1)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確定的,任何一個對象或者是或者不是這個給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個給定的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一個集合時,僅算一個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沒有先后順序,因此判定兩個集合是否一樣,僅需比較它們的元素是否一樣,不需考查排列順序是否一樣。
。4)集合元素的三個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確定性和整體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注意。撼S脭(shù)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shù)集(即自然數(shù)集)記作:N
正整數(shù)集N_或N+整數(shù)集Z有理數(shù)集Q實數(shù)集R
關于“屬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記作a∈A,相反,a不屬于集合A記作a:A。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然后用一個大括號括上。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確定的條件表示某些對象是否屬于這個集合的方法。
①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跀(shù)學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4、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1、“包含”關系子集
注意:有兩種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
(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B或BA。
2、“相等”關系(5≥5,且5≤5,則5=5)
實例:設A={x|x2—1=0}B={—11}“元素相同”
結論:對于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谡孀蛹喝绻鸄?B且A?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或BA)
、廴绻鸄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時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guī)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運算
1、交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于A且屬于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屬于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記作:A∪B(讀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與并集的性質:A∩A=AA∩φ=φA∩B=B∩A,A∪A=A,A∪φ=AA∪B=B∪A。
4、全集與補集
(1)補集: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屬于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
記作:CSA即CSA={x?x?S且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這個集合就可以看作一個全集。通常用U來表示。
(3)性質:
、臗U(CUA)=A
、疲–UA)∩A=Φ
、牵–UA)∪A=U。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11
。1)不等關系
感受在現(xiàn)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等關系,了解不等式(組)的實際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過程。
②通過函數(shù)圖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與相應函數(shù)、方程的聯(lián)系。
、蹠庖辉尾坏仁,對給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嘗試設計求解的程序框圖。
(3)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線性規(guī)劃問題
、購膶嶋H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
、诹私舛淮尾坏仁降膸缀我饬x,能用平面區(qū)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參見例2)。
③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簡單的二元線性規(guī)劃問題,并能加以解決(參見例3)。
。4)基本不等式
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
、跁没静坏仁浇鉀Q簡單的(。┲祮栴}。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12
空間兩條直線只有三種位置關系:平行、相交、異面
按是否共面可分為兩類:
(1)共面:平行、相交
(2)異面:
異面直線的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異面直線判定定理:用平面內一點與平面外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經過該點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兩異面直線所成的角:范圍為(0°,90°)esp.空間向量法
兩異面直線間距離:公垂線段(有且只有一條)esp.空間向量法
若從有無公共點的角度看可分為兩類:
(1)有且僅有一個公共點——相交直線;
(2)沒有公共點——平行或異面
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
直線和平面只有三種位置關系:在平面內、與平面相交、與平面平行
、僦本在平面內——有無數(shù)個公共點
②直線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這個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銳角。
空間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規(guī)定:
a、直線與平面垂直時,所成的角為直角,
b、直線與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內,所成的角為0°角
由此得直線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圍為[0°,90°]
最小角定理: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線與該平面內任一條直線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線定理及逆定理:如果平面內的一條直線,與這個平面的一條斜線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與這條斜線垂直
直線和平面垂直
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定義:如果一條直線a和一個平面內的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我們就說直線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線a叫做平面的垂線,平面叫做直線a的垂面。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么這條直線垂直于這個平面。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如果兩條直線同垂直于一個平面,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壑本和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定義: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沒有公共點,那么我們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那么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那么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13
一次函數(shù)的定義
一次函數(shù),也作線性函數(shù),在x,y坐標軸中可以用一條直線表示,當一次函數(shù)中的一個變量的值確定時,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確定另一個變量的值。
函數(shù)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來方便,但列出的對應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變量與函數(shù)之間的對應規(guī)律。
解析式法:簡單明了,能夠準確地反映整個變化過程中自變量與函數(shù)之間的相依關系,但有些實際問題中的函數(shù)關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圖象法:形象直觀,但只能近似地表達兩個變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
一次函數(shù)的性質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數(shù),且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數(shù),當b=0時,y=kx+b即y=kx,所以說正比例函數(shù)是一種特殊的一次函數(shù)
注:一次函數(shù)一般形式y(tǒng)=kx+b(k不為0)
a)k不為0
b)x的指數(shù)是1
c)b取任意實數(shù)
一次函數(shù)y=kx+b的圖像是經過(0,b)和(—b/k,0)兩點的一條直線,我們稱它為直線y=kx+b,它可以看做直線y=kx平移|b|個單位長度得到。(當b>0時,向上平移;b<0時,向下平移)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14
1.定義法:
判斷B是A的條件,實際上就是判斷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題目中所給的條件按邏輯關系畫出箭頭示意圖,再利用定義判斷即可.
2.轉換法:
當所給命題的充要條件不易判斷時,可對命題進行等價裝換,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題進行判斷.
3.集合法
在命題的條件和結論間的關系判斷有困難時,可從集合的角度考慮,記條件p、q對應的集合分別為A、B,則:
若A∩B,則p是q的充分條件.
若A∪B,則p是q的必要條件.
若A=B,則p是q的充要條件.
若A∈B,且B∈A,則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15
軌跡,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凡在軌跡上的點都符合給定的條件,這叫做軌跡的純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軌跡上的點都不符合給定的條件,也就是符合給定條件的點必在軌跡上,這叫做軌跡的完備性(也叫做充分性)。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1、建立適當?shù)淖鴺讼,設出動點M的坐標;
2、寫出點M的集合;
3、列出方程=0;
4、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
5、檢驗。
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參數(shù)法和交軌法等。
1、直譯法: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整理化簡后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
2、定義法: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
3、相關點法:用動點Q的坐標x,y表示相關點P的坐標x0、y0,然后代入點P的坐標(x0,y0)所滿足的曲線方程,整理化簡便得到動點Q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相關點法。
4、參數(shù)法:當動點坐標x、y之間的直接關系難以找到時,往往先尋找x、y與某一變數(shù)t的關系,得再消去參變數(shù)t,得到方程,即為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參數(shù)法。
5、交軌法:將兩動曲線方程中的參數(shù)消去,得到不含參數(shù)的方程,即為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軌法。
求動點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俳ㄏ怠⑦m當?shù)淖鴺讼担?/p>
②設點——設軌跡上的任一點P(x,y);
、哿惺健谐鰟狱cp所滿足的關系式;
、艽鷵Q——依條件的特點,選用距離公式、斜率公式等將其轉化為關于X,Y的方程式,并化簡;
、葑C明——證明所求方程即為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16
一、直線與方程
。1)直線的傾斜角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guī)定它的傾斜角為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范圍是0°≤α<180°
。2)直線的斜率
①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斜率反映直線與軸的傾斜程度。當0,90時,k0;當90y2y1x2x1,180時,k0;當90時,k不存在。
、谶^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k(x1x2)
注意下面四點:
(1)當x1x2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為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先求斜率得到。
。3)直線方程
、冱c斜式:yy1k(xx1)直線斜率k,且過點x1,y1注意:當直線的斜率為0°時,k=0,直線的方程是y=y1。
當直線的斜率為90°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點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點的橫坐標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ykxb,直線斜率為k,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為b
、蹆牲c式:
yy1y2y1xyxx1x2x1(x1x2,y1y2)直線兩點x1,y1,x2,y2
④截矩式:
ab其中直線l與x軸交于點(a,0),與y軸交于點(0,b),即l與x軸、y軸的截距分別為a,b。
、菀话闶剑
AxByC0(A,B不全為0)
注意:○1各式的適用范圍○2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于x軸的直線:yb(b為常數(shù));平行于y軸的直線:
。5)直線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質的直線
(一)平行直線系
(二)過定點的直線系
。ǎ┬甭蕿閗的直線系:yy0kxx0,直線過定點x0,y0;()過兩條直線l1:A1xB1yC10,l2xa(a為常數(shù));
平行于已知直線A0xB0yC00(A0,B0是不全為0的常數(shù))的直線系:A0xB0yC0(C為常數(shù))
:A2xB2yC20的交點的直線系方程為
A1xB1yC1A2xB2yC20
。6)兩直線平行與垂直
當l1:yk1xb1,l2:yk2xb2時,
為參數(shù)),其中直線l2不在直線系中。
l1//l2k1k2,b1b2;l1l2k1k21
注意:利用斜率判斷直線的平行與垂直時,要注意斜率的存在與否。
。7)兩條直線的交點
l1:A1xB1yC10l2:A2xB2yC20相交
AxB1yC10交點坐標即方程組1的一組解。
AxByC0222方程組無解l1//l2;方程組有無數(shù)解l1與l2重合
。8)兩點間距離公式:設A(x1,y1),B是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兩個點,(x2,y2)則|AB|(x2x1)(y2y1)
(9)點到直線距離公式:一點Px0,y0到直線l1:AxByC0的距離dAx0By0CAB22
(10)兩平行直線距離公式
在任一直線上任取一點,再轉化為點到直線的距離進行求解。
二、圓的方程
1、圓的定義:平面內到一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圓,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圓的半徑。
2、圓的方程
。1)標準方程xayb22r,圓心a,b,半徑為r;
。2)一般方程x當D22yDxEyF0
D222E24F0時,方程表示圓,此時圓心為2,1E,半徑為r22D2E24F
當DE4F0時,表示一個點;當DE4F0時,方程不表示任何圖形。
。3)求圓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數(shù)法:先設后求。確定一個圓需要三個獨立條件,若利用圓的標準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xiàn);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圓的幾何性質:如弦的中垂線必經過原點,以此來確定圓心的位置。
3、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有相離,相切,相交三種情況,基本上由下列兩種方法判斷:
22(1)設直線l:AxByC0,圓C:xaybr2,圓心Ca,b到l的距離為dAaBbC,則有2222ABdrl與C相離;drl與C相切;drl與C相交
。2)設直線l:AxByC0,圓C:xaybr,先將方程聯(lián)立消元,得到一個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令222其中的判別式為,則有0l與C相離;0l與C相切;0l與C相交
注:如果圓心的位置在原點,可使用公式xx0yy0r去解直線與圓相切的問題,其中x0,y0表示切點坐標,r表示2半徑。
(3)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
①圓x2+y2=r2,圓上一點為(x0,y0),則過此點的切線方程為xx0yy0r(課本命題).
、趫A(x-a)2+(y-b)2=r2,圓上一點為(x0,y0),則過此點的切線方程為(x0-a)(x-a)+(y0-b)(y-b)=r2(課本命題的推廣).
4、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通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設圓C1:xa1yb1r2,C2:xa22222yb222R
兩圓的位置關系常通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當dRr時兩圓外離,此時有公切線四條;
當dRr時兩圓外切,連心線過切點,有外公切線兩條,內公切線一條;當RrdRr時兩圓相交,連心線垂直平分公共弦,有兩條外公切線;當dRr時,兩圓內切,連心線經過切點,只有一條公切線;當dRr時,兩圓內含;當d三、立體幾何初步0時,為同心圓。
"(2)特殊幾何體表面積公式(c為底面周長,h為高,h為斜高,l為母線)
S直棱柱側面積S正棱臺側面積12chS圓柱側2rhS正棱錐側面積12ch"S圓錐側面積rl
(c1c2)h"S圓臺側面積(rR)l
S圓柱表2rrlS圓錐表rrlS圓臺表r2rlRlR2
。3)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公式
V柱ShV圓柱Sh211rhV錐ShV圓錐r2h
V臺13(S"SSS)hV圓臺"133(S"SSS)h2
"13(rrRR)h
22(4)球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V球=4R3;S球面=4R
4、空間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系
。1)平面
、倨矫娴母拍睿篈.描述性說明;B.平面是無限伸展的;
②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臘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通常寫在一個銳角內);
也可以用兩個相對頂點的字母來表示,如平面BC。
、埸c與平面的關系:點A在平面內,記作A;點A不在平面內,記作A
點與直線的關系:點A的直線l上,記作:A∈l;點A在直線l外,記作Al;直線與平面的關系:直線l在平面α內,記作lα;直線l不在平面α內,記作lα。
(2)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么這條直線是所有的點都在這個平面內。(即直線在平面內,或者平面經過直線)應用:檢驗桌面是否平;判斷直線是否在平面內用符號語言表示公理1:Al,Bl,A,Bl
(3)公理2:經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一直線和直線外一點確定一平面;兩相交直線確定一平面;兩平行直線確定一平面。公理2及其推論作用:
、偎强臻g內確定平面的依據(jù)②它是證明平面重合的依據(jù)
。4)公理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符號:平面α和β相交,交線是a,記作α∩β=a。符號語言:PABABl,Pl
公理3的作用:
、偎桥卸▋蓚平面相交的方法。
、谒f明兩個平面的交線與兩個平面公共點之間的關系:交線必過公共點。
③它可以判斷點在直線上,即證若干個點共線的重要依據(jù)。
。5)公理4: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6)空間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佼惷嬷本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
、诋惷嬷本性質: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異面直線判定:過平面外一點與平面內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過該店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墚惷嬷本所成角:直線a、b是異面直線,經過空間任意一點O,分別引直線a’∥a,b’∥b,則把直線a’和b’所成的銳角(或直角)叫做異面直線a和b所成的角。兩條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范圍是(0°,90°],若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我們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說明:
。1)判定空間直線是異面直線方法:
、俑鶕(jù)異面直線的定義;
、诋惷嬷本的判定定理
(2)在異面直線所成角定義中,空間一點O是任取的,而和點O的位置無關。
、谇螽惷嬷本所成角步驟:
A、利用定義構造角,可固定一條,平移另一條,或兩條同時平移到某個特殊的位置,頂點選在特殊的位置上。
B、證明作
出的角即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來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么這兩角相等或互補。
。8)空間直線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shù)個公共點.
三種位置關系的符號表示:aαa∩α=Aa∥α
。9)平面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平行沒有公共點;α∥β
相交有一條公共直線。α∩β=b
5、空間中的平行問題
。1)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線線平行線面平行
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那么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線面平行線線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于另一個平面,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兩個平面內,各有兩組相交直線對應平行,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線線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
(1)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么某一個平面內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線面平行)
。2)如果兩個平行平面都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么它們的交線平行。(面面平行→線線平行)
7、空間中的垂直問題
。1)線線、面面、線面垂直的定義
①兩條異面直線的垂直:如果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诰面垂直: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任何一條直線垂直,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垂直。
、燮矫婧推矫娲怪保喝绻麅蓚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從一條直線出發(fā)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說這兩個平面垂直。
。2)垂直關系的判定和性質定理
①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么這條直線垂直這個平面。性質定理:如果兩條直線同垂直于一個平面,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那么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性質定理:如果兩個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個平面內垂直于他們的交線的直線垂直于另一個平面。
9、空間角問題
(1)直線與直線所成的角
、賰善叫兄本所成的角:規(guī)定為0。
②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兩條直線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這兩條直線所成的角。
、蹆蓷l異面直線所成的角:過空間任意一點O,分別作與兩條異面直線a,b平行的直線a,條相交直線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2)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倨矫娴钠叫芯與平面所成的角:規(guī)定為0。
、谄矫娴拇咕與平面所成的角:規(guī)定為90。
③平面的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銳角,叫做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所成的角。求斜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思路類似于求異面直線所成角:“一作,二證,三計算”。在“作角”時依定義關鍵作射影,由射影定義知關鍵在于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
在解題時,注意挖掘題設中兩個主要信息:
。1)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
。2)過斜線上的一點或過斜線的平面與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質易得垂線。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俣娼堑亩x:從一條直線出發(fā)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這條直線叫做二面角的棱,這兩個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诙娼堑钠矫娼牵阂远娼堑睦馍先我庖稽c為頂點,在兩個面內分別作垂直于棱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壑倍娼牵浩矫娼鞘侵苯堑亩娼墙兄倍娼恰
兩相交平面如果所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這兩個平面垂直;反過來,如果兩個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為直二面角
、芮蠖娼堑姆椒
定義法:在棱上選擇有關點,過這個點分別在兩個面內作垂直于棱的射線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內一點到兩個面的垂線時,過兩垂線作平面與兩個面的交線所成的角為二面角的平面角7、空間直角坐標系
。1)定義:如圖,OBCDDABC是單位正方體.以A為原點,
分別以OD,OA,OB的方向為正方向,建立三條數(shù)軸x軸.y軸.z軸。
這時建立了一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
1)O叫做坐標原點
2)x軸,y軸,z軸叫做坐標軸.
3)過每兩個坐標軸的平面叫做坐標面。
。2)右手表示法:令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互垂直時,可能形成的位置。大拇指指向為x軸正方向,食指指向為y軸正向,中指指向則為z軸正向,這樣也可以決定三軸間的相位置。
。3)任意點坐標表示:空間一點M的坐標可以用有序實數(shù)組(x,y,z)來表示,有序實數(shù)組(x,y,z)叫做點M在此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的坐標,記作M(x,y,z)(x叫做點M的橫坐標,y叫做點M的縱坐標,z叫做點M的豎坐標)
。4)空間兩點距離坐標公式:d222(x2x1)(y2y1)(z2z1)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17
空間兩條直線只有三種位置關系:平行、相交、異面。
按是否共面可分為兩類:
。1)共面:平行、相交
。2)異面:
異面直線的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異面直線判定定理:用平面內一點與平面外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經過該點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兩異面直線所成的角:范圍為(0°,90°)esp?臻g向量法。
兩異面直線間距離:公垂線段(有且只有一條)esp?臻g向量法。
若從有無公共點的角度看可分為兩類:
。1)有且僅有一個公共點——相交直線;(2)沒有公共點——平行或異面。
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
直線和平面只有三種位置關系:在平面內、與平面相交、與平面平行。
、僦本在平面內——有無數(shù)個公共點
、谥本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這個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銳角。
空間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規(guī)定:a、直線與平面垂直時,所成的角為直角;b、直線與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內,所成的角為0°角。
由此得直線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圍為[0°,90°]。
最小角定理: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線與該平面內任一條直線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線定理及逆定理:如果平面內的一條直線,與這個平面的一條斜線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與這條斜線垂直。
直線和平面垂直
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定義:如果一條直線a和一個平面內的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我們就說直線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線a叫做平面的垂線,平面叫做直線a的垂面。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么這條直線垂直于這個平面。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如果兩條直線同垂直于一個平面,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直線和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定義: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沒有公共點,那么我們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那么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那么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18
一、求導數(shù)的方法
(1)基本求導公式
。2)導數(shù)的四則運算
。3)復合函數(shù)的導數(shù)
設在點x處可導,y=在點處可導,則復合函數(shù)在點x處可導,且即
二、關于極限
1、數(shù)列的極限:
粗略地說,就是當數(shù)列的項n無限增大時,數(shù)列的項無限趨向于A,這就是數(shù)列極限的描述性定義。記作:=A。如:
2、函數(shù)的極限:
當自變量x無限趨近于常數(shù)時,如果函數(shù)無限趨近于一個常數(shù),就說當x趨近于時,函數(shù)的極限是,記作
三、導數(shù)的概念
1、在處的導數(shù)。
2、在的導數(shù)。
3。函數(shù)在點處的導數(shù)的幾何意義:
函數(shù)在點處的導數(shù)是曲線在處的切線的斜率,
即k=,相應的切線方程是
注:函數(shù)的導函數(shù)在時的函數(shù)值,就是在處的導數(shù)。
例、若=2,則=()A—1B—2C1D
四、導數(shù)的綜合運用
。ㄒ唬┣的切線
函數(shù)y=f(x)在點處的導數(shù),就是曲線y=(x)在點處的切線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導數(shù)求曲線的切線方程。具體求法分兩步:
(1)求出函數(shù)y=f(x)在點處的導數(shù),即曲線y=f(x)在點處的切線的斜率k=
(2)在已知切點坐標和切線斜率的條件下,求得切線方程為x。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的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04-07
高中數(shù)學全部知識點總結04-25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1-12
文科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04-25
高中數(shù)學學考知識點總結04-25
高中數(shù)學必修1知識點總結04-25
2022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04-25
高中數(shù)學高二知識點總結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