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噸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噸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1
噸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可能對此并不陌生,但真正意義上的噸,學生頭腦中還是沒有的。再說,噸這個質量單位那么大,不能讓學生親手掂一掂,很難感受一噸的實際質量,因此只有通過具體的生活事例幫助學生建立一噸的概念。如通過讓學生看圖算算“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這樣的大米重多少千克?一個小學生的體重25千克,40個這樣的學生共重多少千克?”在學生得出1000千克的基礎上,我就打個比方:40個這樣的.學生的體重相當于我們班的所有同學的體重;如果要把我們一次運走,要用什么車了?摩托車行嗎?自行車或者三輪車呢?
學生在說一說、笑著搖搖頭的情境中初步體會到1000千克已經很重了,必須要用一個更重的單位。于是很自然地引出噸。緊接著我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見過的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并且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在計量比較重的或者大宗的貨物時通常用噸作單位。由于內容安排比較多,以至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比較匆忙,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活動、感知、體驗的時間,學生的感悟還不夠深刻,再加上學生缺乏生活體驗,作業(yè)中出現(xiàn)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在下一節(jié)課中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做些練習。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2
開學第一周,我們學習了第一單元《克、千克、噸的認識》。本單元是“數與代數”中“常見的量”的內容之一。這是剛剛開始學習有關質量知識,它是今后解決有關質量問題的基礎。質量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克與噸這兩個質量單位,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經驗。而這些質量單位,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要與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學時我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課前,我準備了天平、2分硬幣。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
在課堂上,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借助身邊的事物和課前準備的天平、硬幣,指導學生用觀察、比較的方法,來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猜想、嘗試和驗證。在本節(jié)課,在教授千克、克時,先讓學生通過天平、硬幣,來感受1克,再通過千米、米之間的關系,結合稱一稱,掂一掂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得出結論:1千克就是1000克。在教授噸時,通過學生自己的體重(大約25千克左右),計算出4人的體重是100千克,40人是1噸,由此感受“噸”這個質量單位。
課后,我設計了課外小調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約重1千克,并把它們記錄下來。
但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課堂上學的很有興致,可對知識點的掌握卻不是很牢固。在網上看到一位老師,將課后小調查放到課前進行。我覺得這一舉措,或許可以解決上面的這個問題。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3
“噸”是一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離學生生活遙遠,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噸與學生的距離,本課以“感知—活動—體驗—應用”為主線展開教學,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一、體驗,在豐富的活動中閃光
“噸”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終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為基礎。本課通過創(chuàng)造大量的體驗活動,從“量”和“形”中認識“噸”的'質量單位。
1、從“量”上體驗1噸之重。從30個學生的體重,100桶10千克的水,一頭犀牛的重量等,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和豐富的想象,在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中,深刻感受1噸之重、1噸之大。
2、從“形”上體驗1噸之多。從30名學生的體重,堆積如山的1噸礦泉水,一個個展示的形體,把學生嚇了一跳,使學生從視覺上感受1噸之多。
二、知識,在不斷的在內化中升華
如何溝通學生的生活世界,讓抽象的知識生活化,在生活化的問題解決中不斷認知、不斷升華。本課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在不同層次認知中內化新知。 1、調查匯報為感知。課前的調查收集信息,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噸”的影子。
2、實踐活動為探究。通過個人提水活動,小組合作計算、估算等過程,在身體、視覺、想象中內化1噸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應用為升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新知,拓展思維,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
整堂課,學生心情激動、想象豐富、思維活躍。整個認知過程是體驗不斷豐富,概念不斷形成,知識不斷建構的過程。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4
一、教學設計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其次是讓學生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夠進行基礎的單位換算;培養(yǎng)學生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能夠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過程
首先是利用學生周一查體,喚起大家對自己體重的認識,并讓幾個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然后讓一個個兒大的來抱一個學生,再抱兩個……抱起40個,你還抱得動嗎?重不重?從而引出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質量大的物體特別感興趣,所以學生的'主動性很強。
三、存在問題
1、只注重對噸的認識,沒有與學生的已有知識(千克、克)相聯(lián)系;
2、在學生上講臺抱其他學生(感受重量)時,在座的學生課堂紀律較差,個別學生開始竊竊私語;
3、課上沒有對于感受1噸的體驗,只能通過比較、想象來估算1噸的重量觀念,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1噸。
四、改進措施
1、在學生認識1噸后,簡單提示一句:1噸=1000千克,我們之前還學過1千克=1000克,從而喚起學生的舊知;
2、在組織學生活動時,都要提前明確要求后在開始,而且在組織上臺表演的學生的同時,還要組織好在座的學生的課堂紀律;
3、直接告訴學生身邊哪些物體的重量一般會用噸作單位,比如說:小汽車、卡車、火車、飛機等。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5
噸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可能對此并不陌生,但真正意義上的噸,學生頭腦中還是沒有的。再說,噸這個質量單位那么大,不能讓學生親手掂一掂,很難感受一噸的實際質量,因此只有通過具體的生活事例幫助學生建立一噸的概念。如通過讓學生看圖算算“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這樣的大米重多少千克?一個小學生的體重25千克,40個這樣的學生共重多少千克?”
在學生得出1000千克的基礎上,我就打個比方:40個這樣的學生的體重相當于我們班的所有同學的體重;如果要把我們一次運走,要用什么車了?摩托車行嗎?自行車或者三輪車呢?學生在說一說、笑著搖搖頭的情境中初步體會到1000千克已經很重了,必須要用一個更重的單位。于是很自然地引出噸。緊接著我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見過的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并且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在計量比較重的.或者大宗的貨物時通常用噸作單位。由于內容安排比較多,以至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比較匆忙,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活動、感知、體驗的時間,學生的感悟還不夠深刻,再加上學生缺乏生活體驗,作業(yè)中出現(xiàn)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在下一節(jié)課中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做些練習。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6
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恰恰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于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讓學生體驗1噸的質量。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復習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克和千克。接著讓學生開展互相背一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平均體重25千克,估估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1噸,問: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1噸了嗎?讓學生充分感受、估計、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進而對1噸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寧波大榭聽課后,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老師讓學生根據平均體重25千克,讓學生說說大約幾個學生就是100千克?然后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上臺,站到指定地方,其他學生按100千克100千克地數(每4個學生大約就是100千克),數到40個學生就是1000千克,引出1噸。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比起我純粹讓學生算出40個學生的體重約是1噸,我的教學對學生的體驗是不夠深刻的。今后要在如何讓學生充分體驗方面多下功夫。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7
噸是一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離學生生活遙遠,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噸與學生的距離?本節(jié)課我在教授噸的認識后,覺得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我思索了好久,好多地方做的不足,本節(jié)課如果以感知活動體驗應用為主線展開教學,會讓學生大有收獲。
一、體驗,在豐富的活動中閃光
噸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終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為基礎。本課應該使用課件創(chuàng)造大量的體驗活動,從量和形中認識噸的質量單位。
1、從量上體驗1噸之重。從30個學生的體重,100桶10千克的水,一頭犀牛的重量等,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和豐富的想象,在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中,深刻感受1噸之重、1噸之大。
2、從形上體驗1噸之多。從30名學生的體重,堆積如山的1噸礦泉水,一個個展示的`形體,把學生嚇了一跳,使學生從視覺上感受1噸之多。
二、知識,在不斷的在內化中升華
如何溝通學生的生活世界,讓抽象的知識生活化,在生活化的問題解決中不斷認知、不斷升華。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在不同層次認知中內化新知。
1、調查匯報為感知。課前的調查收集信息,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噸的影子。
2、實踐活動為探究。通過個人提水活動,小組合作計算、估算等過程,在身體、視覺、想象中內化1噸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應用為升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新知,拓展思維,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
整個認知過程是體驗不斷豐富,概念不斷形成,知識不斷建構的過程。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8
質量單位噸較克與千克對于學生來說更抽象,也因此而更難于理解,所以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導入:一個蘋果重200,一箱蘋果重15,一車蘋果重3,學生自然知道一車蘋果重3克或3千克是遠遠不夠的,于是就有了學習一個更大的單位的需要,于是“噸”就這樣被引入了。
引入“噸”之后,勢必要讓學生建立一個“噸”的概念,這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就在這里。書上是這樣安排的,先出示10袋100千克的大米,計算后得1000千克,然后告訴學生1000千克就是1噸,明確1噸=1000千克。然后要求計算10個體重是25千克的小學生有多少重?40個呢?從10個100到40個25,可以看出,書本的意圖是從簡單到復雜來加深學生對“噸”的理解。而對這兩個例子,我在課堂上的安排正好相反。我是這樣理解的,從小學生的體重出發(fā),似乎更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他們的思維水平,因為這對于他們來說這比較熟悉,有些學生的體重正好是25千克,然后想象40個這樣的學生就是1噸,正好一個班的學生是四十幾個,讓他們想象這大約就是1噸,好象比較貼近他們。一袋100千克的大米,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并不清楚100千克的大米到底有多少。所以我將這兩個例題的先后位置做了調整。
之后我就讓同學們做了一些練習。第一題,算一算。如:“一棵白菜重一千克,多少棵白菜重1噸?”這樣的題目,一共訓練了4道。正如徐老師所說的,如果能出示圖片讓學生圈出一噸有多少的話,會更直觀深刻。確實,這一道題目做下來,學生興趣不夠高,反應不夠強烈?磥韺τ诘椭心昙壍膶W生還是要以調動他們的興趣為住,那么直觀的感官的可能要多出示一點。第二題是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這一題主要是鞏固學生對質量單位的掌握情況,特別是對“噸”的掌握,這里還要學生理解“限載量”的意思。第三題是共同來解決一道實際問題。最后總結和布置課堂作業(yè)。
整課基本就是按照這個順序上下來的,問題是存在著的,但總的來說,學生基本能達到目標并掌握本課的重難點。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9
1、我們的教育不單是為了教孩子學會知識和技能,更應關注學生的心靈。從小在各學科教學中應及時注入“人文教育”這一新鮮血液。
2、我們知道教材中主題圖的設置,不但是為了給新知教學作好情境鋪墊,引出教學內容。其實它里面還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有實用價值的教學素材。它需要我們教師去不斷地挖掘、創(chuàng)新和利用。
3、我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簡單地解答一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如何借助現(xiàn)實情境用人文的思想去人性化地處理和解決問題。如何打破教學常規(guī)讓學生用無墻的思想去思考每一個現(xiàn)實問題,為實現(xiàn)“學有價值的數學”做一些實事。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10
課題
噸的認識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第六冊P68的內容。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
能力訓練點:
1.能正確運用噸表示物體的重量。
2.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滲透點:
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并服務與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知道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形成表象。
學法引導
1.通過課前調查,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信息能力。
2.指導學生通過計算、觀察,產生聯(lián)想,形成表象,建立質量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
教學流程
教學步驟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課前參與
1.關于噸的知識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噸作單位?舉出幾個例子。
可以看課本或課外書,可以問家長也可以在生活中找。
通過課前調查增加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并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fā)現(xiàn)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這是什么意思?它們能過橋嗎?該怎樣過?
2.解釋:“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
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釋“限重1噸”的意思。
用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借助直觀形成表象
1.關于“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整理:
A、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舉例)用地秤來稱。
B、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
C、1噸=1000千克。
2.感知1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激趣:1噸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嗎?
推算:一個三年級的'學生體重大約是25千克,多少個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
觀察感知,形成表象:請40個同學站在講臺上,這些同學的體重合起來就大約是1噸。
學生依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來回答。
用自己的方法來推算,然后告訴同學們自己的算法。
觀察感知,產生聯(lián)想,形成表象。
展示課前的學習情況和課前搜集的資料,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讓學生通過推算,然后觀察感知,產生聯(lián)想,形成表象,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四、解決問題
1.這4個動物能過橋嗎?他們該怎么過?你還要知道那些條件才能知道?
出示:
馬 300千克
牛 500千克
鹿200千克
熊 400千克
你們能為他們設計幾種過橋方案?
2.老師們也想去運動場看看,你能告訴他們該怎樣過橋嗎?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xiàn)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張大伯開著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著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么?(告訴學生:在陜西省80%的車禍都是由于超載造成的。)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4.小明的日記: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我說:“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爸爸說:“不對,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50-200千克呢!蔽蚁耄耗且活^藍鯨的重量就相當于二十幾頭大象的重量,二十幾頭大象擠在一塊該有多大呀?藍鯨可真大﹗
看了小明的日記,你想對他說些什么?你要向他學習什么?
獨立思考后在組內交流。把自己組的設計方案記下來。然后在班內匯報。
說出設計理由。
獨立思考后回答。
結合生活實
際說說。
指名回答,并說明理由。
暢所欲言。
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意識。
讓學生從小就懂得要愛護路橋。激發(fā)學生主人翁的情感。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單位的換算和比較大小,懂得解決問題時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教學體現(xiàn)時代性,激起學生關心生活的熱情。
結合生活事例,讓學生要明白合理使用單位的重要性,并且讓學生學習小明善于觀察、喜歡動腦,能主動的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并應用數學的習慣。
五、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會經常用到數學知識。
讓學生學會及時反思,整理所學的知識。
六、課外延伸
就象小明一樣認真觀察生活,把你發(fā)現(xiàn)的含有質量單位噸的事寫下來,那就是一篇數學日記,你一定會比小明寫得更棒。
讓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質量單位
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地秤
1噸=1000千克
教學反思
能把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中然后呈現(xiàn)給學生,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活躍,參與熱情高,也培養(yǎng)了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是小組討論時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合理分工,注意紀律,使得小組討論時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可實際上,有的同學積極參與,有的同學好象事不關己,在一邊玩,沒有做到使每一個同學都參與,每一個同學都得到發(fā)展提高,使得小組討論流與形式。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組織學生有目的、紀律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和與伙伴協(xié)同合作的能力。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11
首先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是讓學生看圖然后問知道了什么,這樣的效果就是學生回答的一知半解的,現(xiàn)在想這樣的文字的解決問題,應該先讓學生讀題,只有讀懂了題的'意思學生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后面的表格上,我將重點弄錯了,認為這節(jié)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知道解決問題要有序,課后與大家討論才知道,解決問題就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知道問題解決的方法。還有在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如果開始就進行討論,這樣后進生就有偷懶的嫌疑,就不能達到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之中,久而久之,好學生越來越好,后進生越來越落后。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甚至還會有一些同學就會對數學失去學習的興趣。第二個班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注意這些問題,效果明顯要好一些。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12
教學片段:
感受一噸的重量。
師:我班大胖子小明體重50千克,請幾個同學上來包一下小明。你認為重嗎?
生:很重,不重,抱不起。
師:計算一下,20個像小明重的同學共幾千克?
生:1000千克。
板書:1噸=1000千克。
師:我們三年級按平均每人28千克計算,你估計一下多少個三年級的同學約一噸?
1、有算出全班總重量再加上幾個人的重量來估算的。
2、有按本組平均體重,再除1000,得出人數36人。
3、有的先算出本組的體重得出了36人。
師:大家估算:“像老師這樣的大人,幾個大人約重1噸?(學生非常機智,教師話音剛落,馬上問?)
生:老師,你告訴我們,你的體重有多重?
師:我的體重63千克。
生:計算后答:“16人1噸!
師:25個像老師這樣的人體重共有幾千克呢?
生:63×25=1575千克。
師:合幾噸幾千克?
生:1575千克=1噸575千克。
教學反思:
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學生剛開始體驗50千克體重有幾種態(tài)度,很重,不重,抱不起。為了使學生體驗1噸的重量,繼續(xù)讓他們充分體驗,最后達到共識,50千克夠重,1000千克重得令人望而生畏。
課堂是學習的'平臺,也是學生展示的平臺,在教學中,學生將課堂變成展示自己風采的舞臺。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快樂。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13
“噸”這個概念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而且它又是一個較大的質量單位,然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如何讓學生體驗1噸,產生真實的、深刻的感受呢?怎樣才能有效地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針對這些問題,課前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精心的預設,將這節(jié)課的體驗活動分三個層次進行。
第一個層次是初步體驗,讓學生抱一抱體重是25千克的學生,親自感受25千克的'重量,接著讓學生開展互相背一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平均體重25千克估估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1噸,問: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1噸了嗎?從而發(fā)現(xiàn)大概是40名學生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再讓40名學生起立,并一起用力跳一跳,體驗1噸物體的重量。這樣讓學生充分感受、估計、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進而對1噸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第二個層次是分小組進行活動,進一步體驗1噸。有了上個層次的經驗,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只需要提出活動要求,放手讓每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獨立開展。比如第一組研究的是10千克的大米,先讓他們搬一搬,再算一算,多少袋這樣的大米重1噸。
第三個層次是通過圖說說不同物體的重量與1噸的關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1噸有多重的印象,可以說一說多少頭奶牛、多少桶石油、多少袋水泥、多少頭豬的重量是1噸。
但是,在教學過程當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比如:學生的計算能力有限,不會推算多少個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噸。雖讓學生進行較充分的體驗,但畢竟是10歲的孩子,“噸”離他們的生活實際太遠,還是比較難以理解的。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14
“噸的認識”是小學數學第五冊的教學內容,教學的對象是第一學段的三年級學生,他們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今天教學“噸”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離我們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何讓學認識“1噸”有多重這個抽象的概念,我把“1噸”的概念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
1、怎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噸"的概念:
“噸”的概念比較抽象,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我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這個概念,在課前作了學習材料的準備,讓學生充分體驗建立表象。雖然學生已學習了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對質量單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許見到過“噸”,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這么大的質量單位,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因此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1噸”到底有多重,我先讓每位學生輪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說說感覺,然后推算100袋這樣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1噸”;再讓學生做游戲,同桌互相抱一抱,說說感受,如抱兩,三位同學又有什么感覺呢按三年級學生每人25千克計算,全班36位同學在加上兩位老師約重1噸,然后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重約1噸重(如2頭牛,10頭豬,200只鴨,電梯的載重量等)。讓學生在充分的體驗中,借助100袋大米,全班同學總重量,2頭牛等讓學生在實踐體驗1噸。
2.認識“1噸”有多重時透滲>。
使學生認識到: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可以流掉1—6噸水,個城市如果有60萬個水龍頭關不緊,一年要損失上億噸的水,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如果在生命的每一天,都要珍惜每一滴水。
3.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體驗數學。教學內容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使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變得有趣,生動,容易感受。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用所學"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用噸作單位,會估計一些大動物的質量。
4.困惑:
(1)三年級的學生小,計算能力較差,讓學生推算多少個物體重約1噸還比較困難。
。2)是否有更直接的物體能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表現(xiàn)。
。3)有的學生對“千克”,“克”的質量的表象還不清晰,對以“噸”為單位的物體質量的估計就有些離譜?傊竟(jié)課,我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觀察,體驗,分析,推理,估計,想象,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去學習。能使學生在主動獲取新知的過程中,思維得到鍛煉,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得到提高。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15
教學“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有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學生對1千克=1000克的進率也比較清楚。他們對生活中比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并沒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參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的圖片加以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噸。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模式去教學,學生雖然能了解1噸有多重,但顯然缺少了體驗和感悟過程,很難說他們真正弄懂了1噸的重量有多重?要解決這一難點,就要設計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給學生一定的經歷、體驗和感悟過程,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的重量。
基于課前的反思,我設計了拎一拎、背一背兩個體驗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我讓學生從家拿來了10千克一桶的色拉油,讓學生在課堂上試著拎一拎、說一說。弱小的女同學幾乎拎不起來,她們直喊太沉了;力氣大些的男生們雖然拎離了地面,但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他們抱怨道,太重了手都拎酸了,還紅了一道印子。于是,我順勢利導,“才小小的一桶10千克重的.色拉油,都把大家累成這樣,要是100桶這樣的色拉油,你估計我們班誰能拎的動?你們知道多重嗎?”學生紛紛表示,100桶這樣的色拉油1個人不可能拎的動。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板書著:一桶10千克100桶()千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出1000千克就是1噸。
環(huán)節(jié)二:在學生中找?guī)讉25千克重的同學。我讓班上一些同學嘗試背一背這些25千克的同學,看看誰能背的動,誰背的不止一個同學。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同學能背動一個25千克的同學,有的能一邊背一個,一邊抱住一個,大家在笑聲和叫聲中感受到體驗的快樂。再問他們多少個25千克的同學是1000千克,也就是()噸時,學生很快說出答案。接著,我“借題發(fā)揮”,讓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別告訴對方體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計多少個××的重量是一噸。
教學完后,我注意到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上學生的情緒高漲,注意力比較集中。這說明,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體驗環(huán)節(jié),他們通過體驗,能進一步加深對1噸有多重的感性認識。但是,我也反思到在環(huán)節(jié)一上,有些力氣小的學生沒有充分體驗到10千克的重量,而且環(huán)節(jié)一的10千克與環(huán)節(jié)二的25千克差別不大,有重復之感,很難說學生的體驗有多明顯。我想,環(huán)節(jié)一如果改為用5升的色拉油(重5千克),多準備幾瓶這樣的色拉油,讓學生兩手拎一拎,看看各種學生拎起的不同瓶數后,再引入多少瓶這樣的色拉油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時,效果會更好。而且,這樣的處理后環(huán)節(jié)一和環(huán)節(jié)二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既能節(jié)省教學時間,也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教具的有效性,突破教學難點。
在教學的拓展環(huán)節(jié)中,我給的問題是:信息窗中告訴我們,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條藍鯨大約重150噸,它相當于多少個同學的體重?(體重25千克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既加深了對新知識的鞏固,又對學生進行了保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的教育。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噸教學反思02-15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2-22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2-26
《認識“噸”》的教學反思04-17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3-06
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04-16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1篇)04-08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3-12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7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