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初中>初中生物> 初中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

初中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

時間:2022-06-11 22:52:30 初中生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初中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

  在平時的學習中,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

初中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1

  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各種環(huán)境中的動物

 。ㄒ唬┧猩畹膭游

  1、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動物的分類

  2、識別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常見動物

  魚類:中華鱘海馬黃鱔

  無脊椎動物:海葵海蜇章魚魷魚

  3、魚類的主要特征

 、倏眶~鰭和尾部擺動的協調作用游泳

  ②能在水中呼吸。用腮呼吸

 、埕~體表有鱗,外形呈梭形,能減少游泳阻力

 、荇~體分頭部、軀干和尾部三部分。

  4、魚鰓為鮮紅色,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擴大與水的接觸面積。水由魚口流入鰓,然后由鰓蓋后緣流出。經鰓流出的水與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ǘ╆懙厣畹膭游

  1、陸生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特征:(陸地環(huán)境無水,無浮力,氣態(tài)氧,不易隱蔽)

  ①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如爬行動物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有外骨骼。

  ②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以便覓食和避敵。

 、鄢球就猓哂心茉诳諝庵泻粑、位于體內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氣管。

 、芫哂邪l(fā)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對多變環(huán)境及時作出反應。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土壤中,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蠕動。

  3、蚯蚓的體溫會隨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屬變溫動物。

  4、蚯蚓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呼吸。所以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要經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濕潤。

  5、大雨過后雨水會將土壤中的空氣排擠出去,蚯蚓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呼吸。

  6、哺乳動物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體溫恒定(鳥也有)

  7、恒溫動物可通過自身的調節(jié)維持體溫的恒定,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

  恒溫意義:減少對外界環(huán)境依賴性,擴大生活和分布范圍。

  (三)空中飛行的動物

  1、鳥適于飛行的特點:可以說“鳥的全身都為飛行而設計”。

  ①身體呈流線型(減少飛行時的阻力)。②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翼是鳥的飛行器官)③胸肌發(fā)達。④胸部有龍骨突,長骨中空。

 、菹到y(tǒng)發(fā)達,食量大消化快(提供充足的能量),排便及時。(減輕體重)

 、扪h(huán)系統(tǒng)發(fā)達:心臟四腔,心搏次數快。有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血液運輸營養(yǎng)和氧氣的能力強。所以鳥體溫高而恒定。

 、吆粑到y(tǒng)發(fā)達:有氣囊可輔助呼吸,與肺構成雙重呼吸,可提供充足的氧氣。

  2、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分布廣泛,是會飛的無脊椎動物。

  3、昆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是3對足和2對翅。

  4、昆蟲的外骨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的作用。

  5、昆蟲是用氣管呼吸

  6、節(jié)肢動物的特點是:

 、偕眢w由很多體節(jié)構成,

 、隗w表有外骨骼,

 、圩愫陀|角分節(jié)。

  蜘蛛、蜈蚣、蝦、蟹等不是昆蟲。但它們與昆蟲都屬于節(jié)肢動物。(有足)

  7、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tài)發(fā)育為成體,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代表動物:青蛙、蟾蜍、大鯢。

  8、爬行動物有:鱷魚、烏龜、甲魚、蛇等

  二、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1、動物的行為:孔雀開屏仙鶴起舞大雁南飛蜜蜂采蜜

  不是動物的行為有:腸胃的蠕動心臟的跳動血液的流動

  2、動物的行為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

 。ㄒ唬﹦游锏倪\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每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例如: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課本P30圖V—1617)

  3、關節(jié)頭從關節(jié)窩滑脫出來叫做脫臼。

  4、運動并不僅靠運動系統(tǒng),還需要神經系統(tǒng)的控制和調節(jié),以及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供應能量。

  三、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分為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如蜻蜓點水、孔雀開屏、青蛙冬眠等都是動物的`行為;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如蜘蛛織網、蜜蜂采蜜、幼蛙捕食昆蟲、菜青蟲總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

  3、學習行為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動物學會繞道取食。

  4、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huán)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5、有些營群體生活的動物具有社會行為。社會行為的特征: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還形成等級。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有螞蟻群體、獅子群體、狒狒群體、蜜蜂群體等

  6、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可起傳遞信息的作用。如螞蟻是靠氣味來傳遞信息,蜜蜂是靠跳舞來傳遞信息。

  7、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誘殺農業(yè)害蟲。

  8、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實驗操作中要注意的是:

 、僬业讲饲嘞x的卵后要進行隔離飼養(yǎng),隔離飼養(yǎng)的原因。

 、谶x擇含特殊揮發(fā)油的植物的葉片較好如:芹菜、萵苣、萵筍葉等,不要選擇有毛或帶刺的葉子如:玉米、甘蔗葉等。

  四、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

 、倬S持生態(tài)平衡

  ②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蹘椭参飩鞣、傳播種子。

  2、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種現象叫做生態(tài)平衡。

  3、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任一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所以不能隨意滅殺某種動物。

  4、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如“乳房生物反應器,即人類通過對某種動物的遺傳基因進行改造,使這些動物的乳房可以產生分泌出人們需要的某種物質”。可節(jié)省建廠房和買設備的費用,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huán)境污染。

  6、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各種儀器設備。

  例如::宇航員穿的“抗荷服”(模仿長頸鹿)、冷光燈(模仿螢火蟲)、雷達(模仿蝙蝠的回聲定位)、薄殼建筑(模仿烏龜的背甲)、智能機器人。

  五、細菌和真菌(它們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作為營養(yǎng)──異養(yǎng))

  1、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叫菌落。

  菌落大小顏色形狀

  細菌較小白色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霉菌較大有紅、綠、黃、褐、等呈絨毛狀、絮狀蛛網狀

  2、培養(yǎng)細菌真菌的方法:(P56—57)

 、倥渲婆囵B(yǎng)基:含營養(yǎng)物質的有機物②高溫滅菌③接種④恒溫培養(yǎng)

  3、細菌真菌生存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

  4、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它的細胞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的區(qū)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5、細菌靠細胞分裂生殖。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不是生殖細胞),對不良環(huán)境有較強抵抗力。細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們無處不在。

  6、真菌既有單細胞(如酵母菌)的;又有多細胞的(如霉菌、蘑菇、木耳等),它們的菌體由許多菌絲構成。真菌是通過產生孢子繁殖的。

  7、真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

  細胞結構細菌真菌植物動物

  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葉綠體——√×

  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

  1、在自然界中作用:

 、僮鳛榉纸庹邊⑴c物質循環(huán)。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機物。故對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huán)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從活的動植物體上吸收營養(yǎng)物質,致人畜患病。如鏈球菌引起扁桃體炎,真菌引起手足癬、小麥葉銹病。

  ③與動植物共生。◇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生,幫助植物固氮,增加土壤肥力;◇草食動物與胃腸內分解植物纖維的細菌共生;人的腸道中一些細菌能制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對身體有益。

  2、制作發(fā)酵食品:

  酵母菌(可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并產生二氧化碳)可釀酒、制作饅頭面包。

  3、抗生素是一些真菌產生的可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

  如青霉菌可產生青霉素。(長有“綠毛”的漿糊可防止傷口發(fā)炎。)

  七、生物的多樣性極其保護

  1、生物分類的依據:生物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分類的目的: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2、植物分類主要觀察形態(tài)結構。被子植物分類的依據是花、果實、種子。

  3、動物分類依據外部形態(tài)結構、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

  4、生物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5、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一個種里只有一種生物,同種生物親緣關系最近。

  6、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物種越多,共同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

  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物種越少,共同特征越多,親緣關系越近。界當中的生物種類最多,共同特征最少。

  7、生物多樣性內涵: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8、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多樣性。(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

  9、保護生物多樣性根本措施:保護生物的棲息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10、我國是“裸子植物的故鄉(xiāng)”。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

  11、利用基因多樣性改良作物品種典型實例: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

  12、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濫砍亂伐,濫捕亂殺,環(huán)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很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遭到破壞。

  13、我國珍稀爬行動物“活化石”揚子鱷;我國特有的珍稀哺乳動物是大熊貓、白鰭豚、金絲猴

  14、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15、我國已建立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珍稀動植物自然保護區(qū)。

初中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2

  一、動物的類群:

  1、動物的種類多樣,根據體內有沒有脊椎,可以分為兩大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2、脊椎動物若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排列,應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3、魚類的代表動物是鯽魚,魚類的特征是終身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

  4、魚是靠尾鰭的擺動和軀干部扭動獲得前進的動力;調整方向用尾鰭,維持身體平衡用胸鰭、背鰭、腹鰭鰭等。

  5、某同學想做魚鰭有游泳中的實驗,但一時找不到魚,便用一個模型來代替,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6、(P25)兩棲動物的特點: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稱為蝌蚪,經變態(tài)發(fā)育變?yōu)橛淄埽撕鬆I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類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等。

  7、鳥類的特征:體表被羽毛,前肢變?yōu)橐,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

  8、鳥類適天飛行的特點如下:

 。1)身體表面:呈流線型,被覆羽毛,前肢變?yōu)橐,翼呈扇面結構,表面積大,可以扇動空氣而飛行。

  (2)運動系統(tǒng):骨薄,長骨中空,胸骨突出,稱為龍骨突,有發(fā)達的胸肌。

 。3)呼吸系統(tǒng):特有的呼吸方式雙重呼吸,主要靠的結構是氣囊。這種呼吸方式的特點是鳥類每呼吸一次,氣體兩次進出肺。

  (4)消化系統(tǒng):食量大,直腸短。

 。5)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臟功能強勁。這些特點決定了鳥類可以快速而且長久的飛行。

  9、哺乳動物的特點:除個別的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點。其代表動物是家兔,家兔體內有膈,將體腔分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其作用分別是切斷和磨碎食物。肉食動物有發(fā)達的犬齒。這些特點都是和它們的食性相適應的。

  10、動物種類特別多,但只有兩種是恒溫動物,它們是鳥類和哺乳類。

  11、我們學過的無脊椎動物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是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如蚯蚓)、(節(jié)肢動物)分三類:(1)昆蟲(2)甲殼動物,如蝦、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腸動物的特點是有口無肛門。舉例海蜇、?、珊瑚蟲等。

  13、蚯蚓的運動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縮和舒張并在剛毛的輔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濕潤的體壁進行的。將兩條蚯蚓分別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紙板上,運動速度在硬紙板上的快。

  14、節(jié)肢動物的特點:身體由很多體節(jié)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jié)。

 。ㄍ夤趋赖'作用有二,分別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護身體內部柔軟的器官。)

  15、昆蟲的特點是: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

  二、動物的運動:

  16、高級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構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連結。若將運動系統(tǒng)比作作杠桿,則骨相當于杠桿,關節(jié)相當于支點,骨骼肌提供動力。

  17、關節(jié)的構成有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腔三部分。關節(jié)的特點有牢固性和靈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運動時,肱二頭肌收縮,同時肱三頭肌舒張,共同完成了這個運動。

  19、運動的完成是在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牽動所附著的骨圍繞著關節(jié)產生運動。

  三、動物的行為:

  20、動物的行為按表現可分為攻擊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貯食行為等。

  21、動物的行為按來源可分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因素控制的。

  23、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舉例,如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釣白蟻。

  24、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往往有三個特征:有組織、有分工、有的有等級。

  25、白蟻的群體中有四種蟻,即工蟻、雄蟻、后蟻和兵蟻。四種蟻是喂養(yǎng)其它三種蟻的是工蟻。

  26、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有聲音、氣味和動作三種。

  四、動物的作用

  27、生態(tài)平衡: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總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種現象叫做生態(tài)平衡。

  28、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是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29、目前,人們認為動物中最為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它的優(yōu)點是少成本,少環(huán)節(jié),少污染。

  30、人們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創(chuàng)造各種儀器,這就是仿生。如據蝙蝠發(fā)明雷達,據長頸鹿發(fā)明宇航服,據烏龜的背甲發(fā)明薄殼。

  五、細菌和真菌

  31、區(qū)別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應該看大小、形態(tài)和顏色三方面。(具體見P55)

  32、培養(yǎng)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養(yǎng)養(yǎng)基、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yǎng)。

  33、細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

  34、顯微鏡的發(fā)明人列文;⒖耍ê桑⑸飳W之父是法國的巴斯德,青霉的發(fā)現是弗萊明(英)。

  35、細菌的形態(tài)有三種:球形、桿形和螺旋形,故細菌也有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種。如痢疾桿菌、肺炎雙球菌、霍亂弧菌。

  36、細菌的結構類似于植物細胞,即有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還有運動的鞭毛,起保護作用的莢膜,有的還有為抵抗不良環(huán)境的芽孢。

  37、真菌的形態(tài)各異,原因是有的是單細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細胞的,如青霉和蘑菇。但結構都相似,即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成形的細胞核。故真菌也稱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細胞核)。

  3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時,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風吹散。

  39、細菌有的對人類有利,少數對人類有害。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狀桿菌,根瘤菌能為豆類作物提供含氮的無機鹽,大腸桿菌能為人和動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為和動物患病,如痢疾、霍亂、破傷風、鼠疫都是由細菌引起的,軟腐病菌能使蔬菜變壞。

  40、真菌同樣如此,有的真菌對人類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釀酒、制作醬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對人類有害,如腳癬、甲癬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麥葉銹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41、細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42、細菌和真菌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為它們的營養(yǎng)方式主要是異養(yǎng)。此種營養(yǎng)方式又分三種類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43、區(qū)別寄生、共生和腐生

  若寄居對象是死的,如枯枝敗葉,即為腐生;是活是,即為后兩種。后兩種中,若對寄居對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桿菌、使患甲癬的真菌;若雙方互利互惠,即為共生。

  44、熟記幾種共生的例子:

 。1)豆類作物和根瘤菌:豆類作物為其提供有機物,根瘤菌則提供含氮肥的無機鹽。

  (2)動物和大腸桿菌:動物為其提供有機物,大腸桿菌則提供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

 。3)地衣:藻類植物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則提供水和無機鹽。

  45、區(qū)別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態(tài),掃帚狀的為青霉,放射狀狀的為曲霉;二看顏色,青綠色的為青霉,其它顏色的為曲霉。

  46、酵母菌能夠分解葡萄糖,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敗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殺死細菌或控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據此有許多防腐的具體辦法,如高溫滅菌、腌制、滲透保存等。

  48、污水處理時,一些細菌在有氧的條件下能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在無氧的條件下能分解為甲烷。

  六、生物的多樣性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是花、果實和種子。

  50、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從高到低的順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其中的單位是界。

  51、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種類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

  52、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見書)。

  53、桃在分類上的地位是(見書)。

  54、生物的多樣性不僅是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還包括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的多樣性。

  55、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故有“裸子植物的故鄉(xiāng)”的美稱。

  56、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根本的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57、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F我國已建立1500多個,其中有保護大熊貓的臥龍自然保護區(qū)自然保護區(qū),為保護完整的溫帶森林系統(tǒng)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

  58、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有濫砍亂伐、濫捕濫獵、環(huán)境污染、生物入侵。

  60、當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是人為破壞。

初中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3

  觀察植物細胞

  實驗過程:擦、滴、撕、展、蓋、染、吸。

  1、切片、涂片、裝片的區(qū)別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tài)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過程:擦、滴、刮、涂、蓋、染、吸。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細胞質:液態(tài),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初二上冊生物知識點:空中飛行的動物

  1、空中飛行的動物有昆蟲、蝙蝠、鳥類等。

  2、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除了鴕鳥和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行外,絕大多數都善于飛行。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范圍,有利于覓食和繁育后代。

  3、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①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翔時空氣的.阻力)

 、隗w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③胸部有高聳的龍骨突,長骨中空(內充空氣)

 、苄丶“l(fā)達

 、菔沉看笙。即消化系統(tǒng)發(fā)達,消化、吸收、排除糞便都很迅速。

 、扌呐K四腔,心搏次數快,循環(huán)系統(tǒng)結構完善,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的能力強。

 、哂邪l(fā)達的氣囊,既可減輕體重又與肺構成特有的雙重呼吸。

 、噜苟蹋趦葻o齒,無膀胱,直腸短,糞便尿液及時排出,右側卵巢、輸卵管退化(這些都是為了減輕體重,適于飛行)。

  總之鳥類是體表被羽、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能力、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的一類動物。

  4、翼(翅膀)是鳥的飛行器官。氣囊輔助肺的呼吸。

  5、鳥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飛行)和絨毛(主要用于保溫)。

  6、家鴿喙(就是口)內沒有牙齒,食物不經咀嚼經咽、食管進入嗉囊。進入肌胃(內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超過100萬種,也是會飛的無脊椎動物,因而是分布最廣泛的動物。

  8、昆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對足,2對翅。蜘蛛、蜈蚣、蝦、蟹等都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節(jié)肢動物。節(jié)肢動物的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jié)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jié)。

  9、昆蟲的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的作用。

  10、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tài)發(fā)育成為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代表動物:青蛙、蟾蜍。

初中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4

  動物的運動

  1、脊椎動物的運動

  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其中,骨和骨連接構成骨骼,因而也可說成“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骼和骨骼肌組成。”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人和脊椎動物的肌肉收縮和舒張都是在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下完成的。

  2、動物運動的能量來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食物───→細胞───→ATP───→肌肉

  動物的行為主要受神經系統(tǒng)(神經)和內分泌系統(tǒng)(激素)的調控。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變異的原因及類型:

  (1)由遺傳物質發(fā)生變化引起的變異,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可遺傳的變異。如:用化學藥劑處理過的甜菜染色體加倍。

 。2)單純由環(huán)境因素發(fā)生變化引起的變異,不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不可遺傳的變異。如:美容院里做的雙眼皮;小時候因外傷臉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

  人工選育(生物變異)、雜交育種(基因重組)、誘變育種(基因突變)。

  4、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fā)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yōu)良品種。

  5、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國科學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與野生稻雜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用種子繁殖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如:馬鈴薯用塊莖(帶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葉繁殖;竹子用莖繁殖;紅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無性生殖方式:植物營養(yǎng)生殖(用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無性生殖方式:組織培養(yǎng)(教材P8)、克隆

  4、生產實踐中,人們常應用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常見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蘋果、梨、桃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yōu)良品種。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兩種。嫁接存活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嫁接后植株表現的是接穗的性狀。

  6、扦插:a、莖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減小傷口水分過多蒸發(fā))的,而莖段下方的切口則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的。b、上一個節(jié)上的葉要去掉部分葉片,下面一個節(jié)上的葉從葉柄處全部去掉,減少水分散失。

初中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5

  一、水中生活的動物

  1、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按生活環(huán)境分為陸地生活動物、水中生活動物和空中生活動物。

  2、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此外,還有①腔腸動物,如海葵、珊瑚蟲;②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③甲殼動物,如蝦、蟹;④海豚(哺乳動物)、龜(爬行動物)等其他水生動物。

  3、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①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魚是:青魚、鰱魚、草魚和鳙魚。

  5、魚是較低等的脊椎動物。

  6、魚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減少游泳阻力,適于游泳。魚體分三大部分:頭部、軀干部和尾部。

  8、魚在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干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它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背鰭、胸鰭、和腹鰭都維持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9、魚的感覺器官是側線(感覺水流、測定方向)。

  10、魚鰓為鮮紅色,因為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觸面積,促進血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12、水由魚口流入鰓,然后由鰓蓋后緣(鰓孔)流出。在水流經鰓絲時,水中溶解的氧氣進入鰓絲的毛細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魚類的主要特征有:適于水中生活;體表被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蟲等動物的結構簡單,它們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初中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相關文章:

初中八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12-07

初中生物和細胞生物知識點12-20

初中生物知識點11-03

初中生物知識點07-20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識點10-12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12-22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02-22

初中生物知識點匯總04-07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