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活動教案集錦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幾種氣味,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能用簡短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
2、通過給氣味瓶找朋友活動,判斷氣味,學會正確聞氣味的方法。
3、喜歡閱讀畫面,感知鼻子的有趣用途。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日常生活中接觸過不同的氣味。
2、物質準備:
——密封但有氣孔的“氣味瓶”若干(里面分別裝有香水、風油精、酒、醋等);
——用空氣清新劑在教室里噴出一個清香的空氣環(huán)境。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每組一盒彩色筆。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進入彌漫著香氣的活動室,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教室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樣嗎?你是怎么知道教室里香噴噴的呢?
教師:你還用鼻子聞過什么味道?
2、進一步感知鼻子的用處。
——出示氣味瓶,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這里有許多有趣的瓶子,不打開蓋子有什么方法能知道里面藏了什么嗎?
——幼兒聞氣味瓶,學習聞氣味的正確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不要將鼻子直接貼近瓶子,而是用手輕輕將味道扇進鼻子。
——教師:你聞到了什么味道?猜猜瓶子里是什么?
3、給氣味瓶找朋友。(嘗試氣味與氣味源匹配)
——教師(出示香水、風油精、酒、醋):你們知道這些是什么嗎?它們有什么味道?
——教師(出示氣味瓶):氣味瓶里也裝著這些東西,請你聞一聞,然后,把氣味瓶送到和它一樣味道的朋友那里去好嗎?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并提醒幼兒用正確的方法聞氣味。
4、討論鼻子的用途,感知各種鼻子,知道鼻子的奇妙用處。
——教師:你的鼻子能聞出香水、醋、酒的氣味,你的鼻子還能聞什么氣味?
——教師:我們的鼻子用處可真大,動物的鼻子有什么用呢?
——師生共同閱讀幼兒用書,感知人和動物(大象、豬、狗等)的鼻子,請幼兒給畫面人物和動物的鼻子涂上顏色,說說,他們的.鼻子是什么樣子的?他們的鼻子有什么用?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反思到這節(jié)課有著不足的地方,魏老師的點評更是讓我茅塞頓開,這節(jié)課我應該讓孩子多說(放開讓孩子說) 多做 多練(說完讓孩子練習體驗),老師不要限制包辦,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聞氣味中,我就應該顧及到每個孩子,讓他們都聞一聞 說一說。在課前準備所需東西時也要考慮到是否每個孩子都能操作到,操作的材料要豐富。在教育孩子保護鼻子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應該讓孩子們去思考,讓孩子們去說一說結果。科學是比較嚴謹的,一定要讓孩子先猜想在驗證。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初步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并對其進行分類。
2.學會用↓記錄沉,用↑記錄浮,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3.體驗科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幾種常見的不同材質的物體,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戲的經驗。
2.物質準備:木塊、鐵制湯匙、乒乓球、石頭、海綿、玻璃球、鑰匙等;干抹布若干,裝有清水的透明大盤一個,供幼兒做實驗的實驗盆若干。
【活動過程]
階段一:以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
1.你覺得什么物體是可以在水中浮起來的?什么物體在水中是沉下去的'?
2.猜猜看,石頭和乒乓球,它們放入水中會怎樣呢?
。ê⒆觽儬幭瓤趾蟮陌l(fā)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說:“不如我們做個實驗驗證一下,好嗎?”)
教師小結
像石頭這樣沉入水底的現象叫沉,像乒乓球這樣漂在水面上的現象叫浮。我要把這個發(fā)現用標記記錄下來,石頭在水中下沉用向下的箭頭表示即↓,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用向上的箭頭表示即↑。
分析與反思
首先借助隨手可見的材料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幼兒的討論、驗證教師小結沉浮概念,為后續(xù)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豐富自己的經驗做準備。
階段二:幼兒動手操作
1.實驗
我將一個裝有清水的盆子、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材料(在這里對家長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們的支持表示感謝:-D)、記錄紙、筆等投放到區(qū)域中。
沉浮實驗開始了,孩子們經過簡單協(xié)商決定由宸宸、蕊蕊、曉軒三人逐次把材料投放到盆里進行實驗,淼淼記錄結果。
2.統(tǒng)計
區(qū)域活動結束的小結時間里,我請淼淼根據記錄表格介紹實驗結果,請宸宸演示操作,這樣一來,幼兒直觀深刻的認識到物體的沉浮特性。
如:知道了大的不一定會沉(乒乓球)、小的不一定會。ㄓ矌牛,塑料的不一定會。ò嘀械乃芰下萁z),金屬的不一定會沉(鐵碗)。
分析與反思:
蒙臺梭利曾說過: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由此可見自主操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將本環(huán)節(jié)重點設置為幼兒自由探究物體沉浮特性,過程中我沒有過多干涉幼兒,只是向幼兒講清活動規(guī)則(水濺出來要及時擦干等),鼓勵幼兒自由操作探索并記錄。
階段三:設疑活動,如何將沉的物體浮上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這個區(qū)域活動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參與其中。
經過探索,孩子們對物體的沉浮特性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于是,我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擴展幼兒經驗:你們能想辦法幫助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嗎?你能想辦法幫助浮的物體沉下去嗎?
問題一出,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并在游戲中進行實驗:
有的說:我把它(紙杯)摁下去不就行了。
有的說:哎,還是不行,你一松手它就起來了。
曉軒:等會等會,你使勁摁倒底,(紙杯)進去水了它就沉到底了。
分析與反思
在得到我的肯定后,孩子們積極性更加高漲,他們想出了各種辦法,如:在塑料紙上放東西,這樣塑料紙就會沉下去;把硬幣放在紙杯里,硬幣就會浮起來,等等。
階段四:物品歸類
1.將浮的物品放在↑的盒子中。
2.將沉的物品放入↓的盒子中。
分析與反思
通過分類,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進一步鞏固。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制作意圖:豐富幼兒的動手操作材料,增加操作的興趣。
教育價值:
1、鍛煉幼兒手眼協(xié)調能力
2、鍛煉幼兒的點數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選用材料:塑料桶、塑料膜、塑料盒、串珠、輔助材料
制作方法:
1、將塑料桶裝飾成娃娃(五官及大嘴巴)
2、將壓好膜的紙卷成管后進行裝飾,在娃娃的兩側安上兩個塑料盒,放小珠子(小珠子分兩種不同顏色)
適應年齡:4――5歲
操作地點:桌子上、地毯上、玩具柜上、小椅子上等
做作方法:倆人同時開始喂娃娃,將串珠從各自的塑料管中喂娃娃(珠子分兩種不同顏色,并同時結束,兩人在從娃娃的大嘴巴中取出珠子,清點各自的珠子有多少,多者為勝。
建議:塑料管(壓膜管)可以一樣長,也可以長短不一樣,讓幼兒輪流使用,并且感知管的長短不一樣,喂珠子的快慢也不一樣。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小五班一共有30名幼兒,除了3位幼兒有過上學經驗,其余全部是第一次上幼兒園。根據小班幼兒年齡小,觀察水平較低,往往只關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顯的現象,對多種材料的比較探究和細致觀察有困難,不善于整體或多角度地去發(fā)現事物內在的聯系,因此為小班幼兒提供的材料應簡單、直觀、有趣,以引發(fā)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饒有興趣地探索事物間的簡單關系。而孩子們都很喜歡會轉動的東西,而風車又是他們熟悉和常會接觸到的物品,因此孩子不但不會感到陌生,并且還會十分感興趣。因此為了讓孩子既能玩道風車,又能激發(fā)幼兒對探索風車的興趣,所以我決定開展這一活動。
一、活動目標:
1、觀察、感知自然現象--風的存在,知道風能使風車轉動。
2、通過玩風車這個活動讓幼兒知道用撥、跑、甩、吹等方法使風車轉起來,并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3、激發(fā)幼兒對風車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風車、相關圖片三、活動流程:實物導入--自主探索--玩風車--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的發(fā)現--教師與幼兒一起探索--結束第一環(huán)節(jié):實物導入出示實物,引起孩子對風車的興趣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索--玩風車通過自主探索,讓孩子自己尋找出能讓風車轉動的方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的發(fā)現培養(yǎng)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的好習慣第四環(huán)節(jié):教師與幼兒一起探索能一起跟隨老師,共同發(fā)現讓風車轉動的另一方法。
一、活動目標:
1、觀察、感知自然現象--風的存在,知道風能使風車轉動。
2、通過玩風車這個活動讓幼兒知道用撥、跑、甩、吹等方法使風車轉起來,并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3、激發(fā)幼兒對風車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風車、相關圖片活動過程:
一、玩風車,初步獲得讓風車轉起來的經驗,體驗探索的樂趣。
1、教師出示風車,提問: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你們想不想和我一起玩?請小朋友和我玩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
2、教師提問如何能讓風車轉動,請幼兒思考。
3、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觀察。
。1)觀察孩子探索風車的玩法,總結典型的玩法。
。2)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發(fā)現。你的風車寶寶是怎么轉起來的,快告訴小伙伴吧!本文來自小精靈兒童資訊站4、引導幼兒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玩風車的發(fā)現。
。1)讓孩子停止玩風車,坐下來休息。
教師:小朋友帶著風車寶寶回家了。你們看老師的.風車寶寶多聽話,我叫它停它就停,叫它休息它就休息。小朋友你們的風車寶寶聽不聽話,我們也讓它休息下吧。小朋友和風車寶寶玩的開心嗎?
。2)教師引導幼兒講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師:"你是怎樣和風車寶寶玩的?"請幼兒演示給同伴看,同時請同伴一起嘗試風車的玩法。
。3)教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干,知道用嘴巴吹吹,用手撥,迎著風跑、頂著風推、甩、用手搓等方法讓風車寶寶轉起來。風車寶寶可高興了。他們要跳集體舞給小朋友看呢!
三、多觀察,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風車的興趣,拓展幼兒的思維。
1、教師激發(fā)幼兒興趣,教師: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可以讓風車轉起來,你們相信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2、教師出示小風扇,給幼兒吹風,讓幼兒感知風的存在,并利用風使風車轉起來。
3、幼兒相互討論。
提問:人不跑動,風車會轉嗎?怎么才能轉起來?教師與幼兒一起探索風扇可以讓風車轉起來。
4、教師:請小朋友們拿好我們的小風車,用剛才我們想到的方法和風車寶寶開心的玩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3—6歲兒童發(fā)展與學習指南》中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fā)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其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螺絲在我們的生活中比較常見。小小的螺絲卻能將大大的物體牢牢地固定住,這大和小的強烈對比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同時螺絲的可操作性很強,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動手操作的積極性,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活動目標
1.在觀察中感知螺絲的結構、螺紋的設計以及大小的匹配。
2.通過親自操作、探索,知道螺絲在匹配的情況下可以連接、固定物體。
3.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產生興趣。
活動裝備
1.每名幼兒8塊積木(中間有孔),毛線、雙面膠、小細繩(與幼兒人數相等),螺絲(直徑與積木孔的直徑相匹配),記錄表一張,笑臉貼畫。
2.不同直徑的螺絲4組(每組中的螺帽、螺桿是匹配的,但提供給幼兒時是混放的。)
3.課件《小螺絲,大秘密》(螺絲在生活中的運用以及螺旋線在生活中的運用圖片),不同口徑的飲料瓶和瓶蓋,能擰的筆和筆帽。
活動過程
1.大膽想象,進行猜測
師:積木娃娃要和它的好朋友緊緊連接在一起,你有什么好辦法?
實錄:可以將積木插起來,用膠帶粘起來,用繩子綁起來,用棍子從積木中間的洞洞穿進去。
師:今天我準備了毛線、雙面膠、繩子、螺絲,猜猜哪種材料連接得最緊最牢?將你的黃色笑臉送給它。
實錄:孩子們進行投票,雙面皎得票最多。
2.動手操作,積極探索
師:到底誰能將兩塊積木緊緊地連接在一起呢?大家一起來將四種材料都試試!
實錄:這個繩子綁好后積木還分著的;我用雙面皎粘住了,可是用力一拉又分開了;我的螺絲挺緊的。
師:現在請你將紅色的笑臉送給連接得最緊、最牢的工具。(幼兒再次投票。)
小結:原來螺絲固定積木是最緊、最牢的。
3.仔細觀察,尋找秘密
師:為什么這個小小的螺絲有這么大的本領呢?
實錄:因為它有個有洞的蓋子和長長的桿,像夾子一樣把積木夾緊了;因為她身上有一圈一圈的線,能夠轉起來。
師:螺絲由螺桿和螺帽組成,螺桿和螺帽里有一圈圈的'螺旋線,所以螺桿和螺帽能夠緊緊地咬合在一起,連接、固定物體。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是用螺絲連接固定的?
實錄:門上面的鎖有螺絲;電腦里面有螺絲;衛(wèi)生間里掛毛巾的掛鉤上面有螺絲;汽車上有螺絲;玩具上有螺絲……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小螺絲的身影。(觀看課件。)
4.嘗試配對,發(fā)現不同
師:老師這兒有許多不同大小的螺絲,想送給工人叔叔去連接、固定物體,可是螺桿和螺帽都混在一起了,請小朋友幫幫忙,給它們配對,用你們的巧手把螺桿和螺帽擰在一起。
師:在配對的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
實錄:有的螺絲長,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細;螺帽大了往下掉,螺帽小了擰不上去。
小結:螺絲、螺帽不大不小正好擰緊,叫匹配。螺絲在匹配的情況下才能很好地固定、連接物體。
5.遷移經驗,延伸活動
師:我還給你們帶來了螺絲的一些好兄弟喲!(出示瓶子和筆)它們?yōu)槭裁词呛眯值苣?
實錄:因為瓶子可以擰開;蓋子里有螺旋線;筆里面也有螺旋線……
小結:是呀,人們在許多東西上都設計上螺紋,用來互相連接,又快又結實。其實,螺旋線除了可以連接、固定物品,還有很多本領,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形狀的器具吹泡泡,發(fā)現泡泡都是圓的。
2、初步了解只有空心的泡泡器具才能吹出泡泡。
3、能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記錄卡每人一份、筆每人一支
(2)實驗材料:用鐵絲圍成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吹泡泡的器具、鉛筆、筷子、粉筆、泡泡杯若干、調好的泡泡水、每人各一份。
。3)幼兒有用吸管吹泡泡的經驗。
活動過程:
1、游戲:吹泡泡
。1) 教師用收到禮物來激發(fā)幼兒的游戲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收到一份禮物,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教師:我們一起來玩吹泡泡的游戲吧!
。2)教師和幼兒用圓形的'器具吹泡泡,觀察泡泡的形狀。
2、教師和幼兒討論:不同材料的器具,也能吹出圓圓的泡泡嗎?
。1)我們吹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狀的?為什么?
(2)教師:如果我們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器具、粉筆、筷子、鉛筆來吹泡泡,小朋友會有什么新發(fā)現呢?
。3)幼兒實驗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
3、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什么樣的材料能吹出泡泡?
。1)分析幼兒的討論,找出能吹泡泡的材料的特點。
(2)教師小結:無論用什么樣的器具,只要器具的中間是空的(或中間是通的),這樣的物體都能吹出圓圓的泡泡。
4、認識記錄表,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1)教師:這張表上把我們用過的泡泡器具都畫下來了,請把你的實驗結果畫在相應的器具旁邊。
。2)教師:如果能吹出圓圓的泡泡,就記錄是對的,吹不出圓的泡泡就記錄是錯的。
。3)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5、教師與幼兒一起評價記錄卡。
(1)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誰的記錄卡最漂亮。
。2)教師和幼兒一起評價。
6、小結:今天的寶寶好聰明,我們再到花園里草地上玩吹泡泡。
活動反思:
這節(jié)科學活動《泡泡是圓的嗎》,適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孩子們總是對一些玩的游戲比較感興趣,孩子們喜歡五顏六色的泡泡,對泡泡充滿了好奇心。這節(jié)活動激發(fā)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所以利用幼兒的玩具制作了不同形狀的泡泡器(三角形、正方形、五邊形、圓形)讓幼兒來探索、實踐。首先,以游戲吹泡泡開始,讓幼兒觀察泡泡的形狀,然后再拋入問題用圓形的器具能吹出圓形的泡泡?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能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呢?讓幼兒自己大膽想象。記錄猜想的結果,然后再來論證,讓孩子自主探索。在這次活動中,幼兒積極探索,興趣濃烈,觀察不同形狀的器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讓他通過自己的論證發(fā)現,不管用什么形狀的吹泡器具,它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蔬菜分類
2、Ppt課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有一個蔬菜大棚里種了好多好多的菜,你們想不想去看看都種了些什么菜呀?
二、展開
ppt課件—蔬菜分類 ,圖片演示:
1、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有那些蔬菜?
你喜歡吃哪一種蔬菜?
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2、我們先來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組成的?
(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3、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幾部分組成,那么你能猜出老師說的謎語嗎?
4、猜謎語:
又紅又圓象蘋果,酸酸甜甜營養(yǎng)多,既能做菜吃,又能當水果。
(西紅柿)
誰能說一說西紅柿是什么樣子的?
(顏色、形狀、皮是怎樣的、還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
那我們應該吃西紅柿的哪一部分?(果實)
還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實部分?
(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胡子)。
5、謎語:
一個胖娃娃,埋在地底下,頭頂綠巾穿紅褂,夏天播種秋天拔,我們人人都愛它。(蘿卜)
說一說蘿卜的樣子?
(形狀、顏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
師告訴小朋友蘿卜還有土人參之說。因為蘿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
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民間自古就有蘿卜是土人參之說。我們應該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可以吃它的根?
6、看圖中有哪些蔬菜?
(白菜、菠菜、油菜)
老師可以說說白菜的樣子。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
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吃它的葉。
7、這是什么 ?
(土豆也叫地蛋或馬鈴薯)
土豆發(fā)了芽時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圍的.肉削干凈,才可以吃。我們吃它的莖。
小朋友告訴老師,我們平時吃的是土豆的哪一部分呢?
8、我們來玩一個強大游戲好不好,看誰答的又快又對。
問題: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2)哪些蔬菜既能當水果吃又能當蔬菜吃?
(3)為什么稱蘿卜為土人參?
(4)發(fā)芽的土豆為什么不能吃?
(5)為什么要小朋友們多吃蔬菜?
三、總結
欣賞:奇妙的蔬菜造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隨著幼兒對紙的探究越來越深入,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一些事情會吸引著他們“為什么有的紙很容易撕破,有的紙不容易撕破?”“為什么衛(wèi)生紙灑上水以后會吸收水?”……結合幼兒的這些問題,我們運用幼兒感興趣的小實驗終,引導幼兒運用猜一猜、試一試等方法,自主探究、發(fā)現紙的特性, 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并將愛惜紙張等情感教育因素自然滲透在教育的過程中。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引導幼兒了解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種特性。
2.能大膽猜想與實驗,并用符號記錄觀察加過,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新發(fā)現。
3.喜歡探究紙的秘密,萌發(fā)幼兒愛惜紙張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質地的紙制作的小船、記錄表、每名幼兒一個帶蓋子的小塑料瓶;人手一張小圖畫紙(能塞進小瓶里)。
2、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一個盛水的盆;
3、情境圖片
4、幅:圖畫紙皺起了眉頭;明明把水灑在了地板上。
【活動過程】
一、播放《紙著火》的視頻引導幼兒交流,引發(fā)幼兒興趣。提問:仔細看視頻,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你還見過哪些紙著火?
小結:原來,我們紙很怕火,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紙,所以小朋友可不要隨便的玩火。
二、通過實驗操作,引導幼兒通過大膽猜想與實驗了解紙的特性,并大膽交流。
1.出示各種紙制作的小船,引導幼兒做實驗“紙船悠悠”,了解紙怕水的特點。
。1)提問:猜一猜,小船在水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2)引導幼兒把用各中紙做的紙船同時放到水里,觀察小船的變化,并把發(fā)現的結果用符號進行記錄。
提問:紙船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哪條紙船最怕水?哪條紙船最不怕水?(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紙船下水后的變化,并進行記錄)
。3)引導幼兒交流各自的發(fā)現:如衛(wèi)生紙很快就沉到水底、掛歷紙在水面上的時間最長等,感受紙的吸水性的不同。
教師小結:紙是怕水的,不同的紙吸水性也不一樣,有的.快、有的慢。
2.創(chuàng)設情景“紙寶寶過河”,引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紙怕撕、易皺等特點。
。1)講述“紙寶寶過河的情景”提問:紙寶寶是怎樣過小河的?
。2)引導幼兒每人將一張圖畫紙塞進小瓶里,放到水里試一試,觀察發(fā)生的現象。
。3)觀察取出的“紙寶寶”,引導幼兒打開紙交流探索的過程及結果。提問:紙寶寶安全過河了嗎?
你的紙寶寶有什么變化?和原來的紙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這樣? (引導幼兒說出紙一開始是平整的,現在出現了褶皺,發(fā)現紙易折的特點)
你的紙寶寶還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教師發(fā)現有撕破的紙,引導幼兒說一說紙容易撕破的特點)
教師小結:紙不僅怕水、怕火,還容易被褶皺、撕破,所以我們在畫畫、做手工、看書的時候要愛護他們。
三、出示情境圖片,引導幼兒根據紙的不同特性,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1.出示情境圖片“明明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地板上”,引導幼兒思考:用什么紙能很快把水吸干?
2.出示“褶皺的圖畫紙”引發(fā)幼兒思考:用紙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紙,但紙易皺、易撕、怕水、怕火等,所以用紙時要小心,好好愛惜。
附:
《紙寶寶過河》
情景一:今天天氣真好呀!紙寶寶們要去玩啦!看,圖畫紙、宣紙、報紙、牛皮紙、掛歷紙寶寶都來了!
紙寶寶們遇到了河邊,心里很害怕呀!怎么辦呢?他們看到了一些塑料瓶“太好了! 太好了!”,他們一起躲進了小瓶子,“哈哈,我們不怕水啦!”紙寶寶們一起高興地安全過了河。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19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科學活動《螞蟻》教案01-23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04-14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1-27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05-04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11-13
科學活動教案9篇03-30
科學活動教案5篇03-30
科學活動教案6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