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教學方法的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偨Y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方法的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教學方法的總結1
1、實物演示法
利用身邊的實物來演示數學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及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使數學內容形象化,數量關系具體化。比如:數學中的相遇問題。通過實物演示不僅能夠解決“同時、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而且為學生指明了思維方向。再如,在一個圓形(方形)水塘周圍栽樹問題,如果能進行一個實際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級數學教材中,“三個小朋友見面握手,每兩人握一次,共要握幾次手”與“用三張不同的數字卡片擺成兩位數,共可以擺成多少個兩位數”。像這樣的有關排列、組合的知識,在小學教學中,如果實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的。 特別是一些數學概念,如果沒有實物演示,小學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長方形的面積、長方體的認識、圓柱的體積等的學習,都依賴于實物演示作思維的基礎。
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數學教(學)具,而且這些教(學)具用過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復使用。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2、圖示法
借助直觀圖形來確定思考方向,尋找思路,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圖示法直觀可靠,便于分析數形關系,不受邏輯推導限制,思路靈活開闊,但圖示依賴于人們對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圖示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礎上的聯想、想象出現謬誤或走入誤區(qū),最后導致錯誤的結果。比如有的數學教師愛徒手畫數學圖形,難免造成不準確,使學生產生誤解。
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多用圖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有的題目,圖畫出來了,結果也就出來的;有的題,圖畫好了,題意學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題,畫圖則可以幫助分析題意、啟迪思路,作為其他解法的輔助手段。
例1 把一根木頭鋸成3段需要24分鐘,鋸成6段需要多少分鐘?(圖略) 思維方法是:圖示法。
思維方向是:鋸幾次,每次用幾分鐘。
思路是:鋸3段鋸了幾次,每次用幾分鐘,鋸6段鋸了幾次,需要多少分鐘。 例2 判斷 等腰三角形中,點D是底邊BC的中點,圖甲的面積比圖乙的面積大,圖甲的周長比圖乙的周長長。(圖略)
思維方法:圖示法。
思維方向:先比較面積,再比較周長。
思路:作條輔助線。圖甲占的面積大,圖乙所占面積小,所以“圖甲的面積比圖乙的面積大”是正確的。線段AD比曲線AD短,所以“圖甲的周長比圖乙的周長長”是錯誤的。
3、列表法
運用列出表格來分析思考、尋找思路、求解問題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較、提示規(guī)律,也有利于記憶。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圍小,適用題型狹窄,大多跟尋找規(guī)律或顯示規(guī)律有關。比如,正、反比例的內容,整理數據,乘法口訣,數位順序等內容的教學大都采用“列表法”。
用列表法解決傳統(tǒng)數學問題:雞兔同籠問題。制作三個表格:第一張表格是逐一舉例法,根據雞與兔共20只的條件,假設雞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條??這樣逐一列舉,直至尋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張表格是列舉了幾個以后發(fā)現了只數與腿數的規(guī)律,從而減少了列舉的次數;第三張表格是從中間開始列舉,由于雞與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著根據實際的數據情況確定列舉的方向。
4、探索法
按照一定方向,通過嘗試來摸索規(guī)律、探求解決問題思路的方法叫做探究法。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在數學里,“難處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證明,而在于沒有公式之前,怎樣去找出公式來!碧K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皩W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們在難以把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基本的、熟悉的、典型的問題時,常常采取的一種好方法就是探究、嘗試。
第一、探究方向要準確,興趣要高漲,切忌胡亂嘗試或形式主義的探究。例如,教學“比例尺”時,教師創(chuàng)設“學生出題考老師”的教學情境,師:“現在我們考試好不好?”學生一聽:很奇怪,正當學生疑惑之時,教師說:“今天改變過去的考試方法,由你們出題考老師,愿意嗎?”學生聽后很感興趣。教師說:“這里有一幅地圖,你們用直尺任意量出兩地的距離,我都能很快地告訴你們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相信嗎?”于是學生紛紛上臺度量、報數,教師都一個接一個地回答對應的實際距離。學生這時更感到奇怪,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您快告訴我們吧,您是怎樣算的?”教師說:“其實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幫助老師,你們知道它是誰嗎?想認識它嗎?”于是引出所要學習的內容“比例尺”。
第二、定向猜測,反復實踐,在不斷分析、調整中尋找規(guī)律。 例3 找規(guī)律填數。
(1)1、4、、10、13、、19; (2)2、8、18、32、、72、。
第三,獨立探究與合作探究結合。獨立,有自由的思維時空;合作,可以知識上互補,方法上互相借鑒,不時還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設讓學生去探究的情景,創(chuàng)造讓學生去探究的機會,鼓勵有探究精神和習慣的學生。
5、觀察法
通過大量具體事例,歸納發(fā)現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的方法叫做觀察法。巴浦洛夫說:“應當先學會觀察,不學會觀察永遠當不了科學家.”
小學數學“觀察”的內容一般有:①數字的變化規(guī)律及位置特點;②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③題目的結構特點;④圖形的特點及大小、位置關系。
如:觀察一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歸納出乘法交換率:在乘法算式里,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觀察”的要求:
第一、觀察要細致、準確。
例4 找出下列各題錯在哪里,并改正。
(1)25×16=25×(4×4)=(25×4)×(25×4); (2)18×36+18×64=(18+18)×(36+64) 例5 直接寫出下列各題的得數: (1)3.6+6.4 (2)3.6+6.04 (3)125×57×0.04 (4)(351-37-13)÷5
第二、科學觀察?茖W觀察滲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察看研究對象。比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要做到“有序”觀察:(1)面——形狀、個數、面與面之間的關系;(2)棱——棱的形成、條數、棱與棱之間的關系(相對的棱相等;相對的棱有四條;長方體的棱可以分為三組);(3)頂點——頂點的形成、個數,認識頂點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引出長方體長、寬、高的概念。
第三, 觀察必定與思考結合。
6、典型法
針對題目去聯想已經解過的典型問題的解題規(guī)律,從而找出解題思路的方法叫做典型法。典型是相對于普遍而言的。解決數學問題,有些需要用一般方法,有些則需要用特殊(典型)方法。比如,歸一、倍比和歸總算法、行程、工程、消同求異、平均數等。
運用典型法必須注意:
(1)要掌握典型材料的`關鍵及規(guī)律。
例7 已知爸爸比兒子大30歲,爸爸今年的年齡正好是兒子的7倍。爸爸、兒子今年分別是多少歲?關鍵點在:爸爸比兒子大30歲,爸爸的年齡比兒子多幾倍。典型題都有典型解法,要想真正學好數學,即要理解和掌握一般思路和解法,還要學會典型解法。
(2)熟悉典型材料,并能敏捷地聯想到所適用的典型,從而確定所需要的解題方法。
例8 見到“某城市有一條公共汽車線路,長16500米,平均每隔500米設一個車站。這條線路需要設多少個車站?”這樣題目,就應該聯想到上面所講到的“鋸木頭用多少分鐘”的典型問題。
(3)典型和技巧相聯系。
例9 甲乙兩個工程隊共有82人,如果從乙隊調8人到甲隊,兩隊人數正好相等。甲乙兩隊原來各有多少人?這題目的技巧:調前、調后兩隊總人數沒變。先算調后各隊人數,再算原來各隊人數。 7、放縮法
通過對被研究對象的放縮估計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叫做放縮法。放縮法靈活、巧妙,但有賴于知識的拓展能力及其想象能力。
例16 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數。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一般的方法是“短除式”方法,它是根據這兩個數的質因數情況來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的。但也有兩個典型方法:一是“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么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它們的乘積”;二是“如果大數是小數的倍數,那么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大數”。現在我們根據典型方法二,進行擴展運用,放大“大數”來求12和9的最小公倍數。
12不是9的倍數,就把它放大2倍,得24,仍然不是9的倍數,放大3倍,得36,36是9的倍數,那么,12和9的最小公倍數就是36。這種方法的關鍵點在于,如果大數不是小數的倍數,就把大數翻倍,但一定從2倍開始,如果一下子擴大6倍,得數是它們的公倍數,而不是最小的了。
例17 期末考試,小剛的語文成績和英語成績的和是197分;語文和數學成績加起來是199分;數學和英語成績加起來是196分。想一想,小剛的哪科成績最高?你能算出小剛的各科成績嗎?
思路一:“放大”。通過觀察發(fā)現,語、數、外三科成績在題目中各出現兩次,我們求197+199+196的和,這個和是“語數外成績的2倍”,除以2得三科成績之和,再減去任意兩科的成績,就得到第三科的成績。
思路二:“縮小”。我們用語數成績的和減去語外的成績,199-197=2(分),這是數學減英語成績的差。數學和英語的和是196分,再求數學的分數就不難了。
放縮法有時運用在估算和驗算上。 例18 檢驗下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1)18.7×6.9=137.3; (2)17485÷6.6=3609.
對于(1)用總體估計,放大至19×7=133,估計得數要小于133,所以本題結果錯誤。對于(2)用最高位估計,把17看作18,把6.6看作6,18÷6=3,顯然答數的最高位不會是3,故本題結果也不正確。
例19 把雞和兔放在一起,共有48個頭,114只足,問雞、兔各有幾只。 這是一道雞兔同籠的典型問題,我們也用放縮法,不妨把雞和兔的足數縮小2倍,那么,雞的足數和它的頭數一樣,而兔的足數是它的只數的2倍。所以,總的足數縮小2倍后,雞和兔的總足數與它們的總只數相差數就是兔的只數。
8、驗證法
你的結果正確嗎?不能只等教師的評判,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要清楚,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清楚的評價,這是優(yōu)秀學生必備的學習品質。
驗證法應用范圍比較廣泛,是需要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應當通過實踐訓練及其長期體驗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驗證能力和逐步養(yǎng)成嚴謹細致的好習慣。
(1)用不同的方法驗證。教科書上一再提出:減法用加法檢驗,加法用減法檢驗,除法用乘法驗算,乘法用除法驗算。
(2)代入檢驗。解方程的結果正確嗎?用代入法,看等號兩邊是否相等。還可以把結果當條件進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實際!扒Ы倘f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話要落實在教學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現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學生這樣做:31÷4≈8(套)
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數無疑是正確的,但和實際不符合,做衣服的剩余布料只能舍去。教學中,常識性的東西予以重視。做衣服套數的近似計算要用“去尾法”。
(4)驗證的動力在猜想和質疑。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猜”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策略?梢蚤_拓學生的思維、激發(fā)“我要學”的愿望。為了避免瞎猜,一定 學會驗證。驗證猜測結果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時調整猜想,直到解決問題。 二、抽象思維方法
運用概念、判斷、推理來反映現實的思維過程,叫抽象思維,也叫邏輯思維。 抽象思維又分為:形式思維和辯證思維。客觀現實有其相對穩(wěn)定的一面,我們就可以采用形式思維的方式;客觀存在也有其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一面,我們可以采用辯證思維的方式。形式思維是辯證思維的基礎。
形式思維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
辯證思維能力:聯系、發(fā)展變化、對立統(tǒng)一律、質量互變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學數學要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重點突出在:(1)思維品質上,應該具備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聯系性和創(chuàng)造性。(2)思維方法上,應該學會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思考。(3)思維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據,推理嚴密。(4)思維訓練上,應該要求:正確地運用概念,恰當地下判斷,合乎邏輯地推理。
9、對照法
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小學數學常用的方法就是對照法。根據數學題意,對照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名詞、術語的含義和實質,依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記憶、辨識、再現、遷移來解題的方法叫做對照法。
這個方法的思維意義就在于,訓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正確理解、牢固記憶、準確辨識。
例20、三個連續(xù)自然數的和是18,則這三個自然數從小到大分別是多少?
對照自然數的概念和連續(xù)自然數的性質可以知道:三個連續(xù)自然數和的平均數就是這三個連續(xù)自然數的中間那個數。
例21、判斷:能被2除盡的數一定是偶數。這里要對照“除盡”和“偶數”這兩個數學概念。只有這兩個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10、公式法
運用定律、公式、規(guī)則、法則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它體現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思維。公式法簡便、有效,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必須學會和掌握的一種方法。但一定要讓學生對公式、定律、規(guī)則、法則有一個正確而深刻的理解,并能準確運用。
例22、計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 ????運用乘法分配律 =59×50 ????運用加法計算法則 =(60-1) ×50 ????運用數的組成規(guī)則 =60×50-1×50 ?運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 ????運用乘法計算法則 =2950 ????運用減法計算法則
11、比較法
通過對比數學條件及問題的異同點,研究產生異同點的原因,從而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叫比較法。
比較法要注意:
(1)找相同點必找相異點,找相異點必找相同點,不可或缺,也就是說,比較要完整。
(2)找聯系與區(qū)別,這是比較的實質。
(3)必須在同一種關系下(同一種標準)進行比較,這是“比較”的基本條件。 (4)要抓住主要內容進行比較,盡量少用“窮舉法”進行比較,那樣會使重點不突出。
(5)因為數學的嚴密性,決定了比較必須要精細,往往一個字,一個符號就決定了比較結論的對或錯。
例23、填空:0.75的最高位是( ),這個數小數部分的最高位是( );十分位的數4與十位上的數4相比,它們的( )
相同,( )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
這道題的意圖就是要對“一個數的最高位和小數部分的最高位的區(qū)別”,還有“數位和數值”的區(qū)別等。
例23、六年級同學種一批樹,如果每人種5棵,則剩下75棵樹沒有種;如果每人種7棵,則缺少15棵樹苗。六年級有多少學生?
這是兩種方案的比較。相同點是:六年級人數不變;相異點是:兩種方案中的條件不一樣。
找聯系:每人種樹棵數變化了,種樹的總棵數也發(fā)生了變化。
找解決思路(方法):每人多種7-5=2(棵),那么,全班就多種了75+15=90(棵),全班人數為90÷2=45(人)。
12、分類法
俗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根據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事物區(qū)分為不同種類的方法,叫做分類法。分類是以比較為基礎的。依據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將它們合為較大的類,又依據差異點將較大的類再分為較小的類。
分類即要注意大類與小類之間的不同層次,又要做到大類之中的各小類不重復、不遺漏、不交叉。
例24、自然數按約數的個數來分,可分成幾類?
答:可分為三類。(1)只有一個約數的數,它是一個單位數,只有一個數1;(2)有兩個約數的,也叫質數,有無數個;(3)有三個約數的,也叫合數,也有無數個。
13、分析法
把整體分解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或要素,并對這些部分或要素進行研究、推導的一種思維方法叫做分析法。
依據:總體都是由部分構成的。
思路: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決總體,先把整體的各部分或要素割裂開來,再分別對照要求,從而理順解決問題的思路。
也就是從求解的問題出發(fā),正確選擇所需要的兩個條件,依次推導,一直到問題得到解決為止,這種解題模式是“由果溯因”。分析法也叫逆推法。常用“枝形圖”進行圖解思路。
例25、玩具廠計劃每天生產200件玩具,已經生產了6天,共生產1260件。問平均每天超過計劃多少件?
思路:要求平均每天超過計劃多少件,必須知道:計劃每天生產多少件和實際每天生產多少件。計劃每天生產多少件已知,實際每天生產多少件,題中沒有告訴,還得求出來。要求實際每天生產多少件玩具,必須知道:實際生產多少天,和實際生產多少件,這兩個條件題中都已知。
枝形圖:(略)
14、綜合法
把對象的各個部分或各個方面或各個要素聯結起來,并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研究、推導和一種思維方法叫做綜合法。
用綜合法解數學題時,通常把各個題知看作是部分(或要素),經過對各部分(或要素)相互之間內在聯系一層層分析,逐步推導到題目要求,所以,綜合法的解題模式是執(zhí)因導果,也叫順推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已知條件較少,數量關系比較簡單的數學題。
例26、兩個質數,它們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數,它們的和即是11的倍數又是小于50的偶數。寫出適合上面條件的各組數。
思路:11的倍數同時小于50的偶數有22和44。
兩個數都是質數,而和是偶數,顯然這兩個質數中沒有2。
和是22的兩個質數有:3和19,5和17。它們的差都是小于30的合數嗎? 和是44的兩個質數有:3和41,7和37,13和31。它們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數嗎? 這就是綜合法的思路。
15、方程法
用字母表示未知數,并根據等量關系列出含有字母的表達式(等式)。列方程是一個抽象概括的過程,解方程是一個演繹推導的過程。方程法最大的特點是把未知數等同于已知數看待,參與列式、運算,克服了算術法必須避開求知數來列式的不足。有利于由已知向未知的轉化,從而提高了解題的效率和正確率。
例27、一個數擴大3倍后再增加100,然后縮小2倍后再減去36,得50。求這個數。
例28、一桶油,第一次用去4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10千克,還剩余6千克。這桶油重多少千克?
這兩題用方程解就比較容易。
16、參數法
用只參與列式、運算而不需要解出的字母或數表示有關數量,并根據題意列出算式的一種方法叫做參數法。參數又叫輔助未知數,也稱中間變量。參數法是方程法延伸、拓展的產物。
例29、汽車爬山,上山時平均每小時行15千米,下山時平均每小時行駛10千米,問汽車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多少千米?
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不能用上下山的速度和除以2。而應該用上下山的路程÷2。 例30、一項工作,甲單獨做要4天完成,乙單獨做要5天完成。兩人合做要多少天完成?
其實,把總工作量看作“1”,這個“1”就是參數,如果把總工作量看作“2、3、4??”都可以,只不過看作“1”運算最方便。
17、排除法
排除對立的結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邏輯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在有正確與錯誤的多種結果中,一切錯誤的結果都排除了,剩余的只能是正確的結果。這種方法也叫淘汰法、篩選法或反證法。這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維方法。
例31、為什么說除2外,所有質數都是奇數?
這就要用反證法:比2大的所有自然數不是質數就是合數。假設:比2大的質數有偶數,那么,這個偶數一定能被2整除,也就是說它一定有約數2。一個數的約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約數(約數2),這個數一定是合數而不是質數。這和原來假定是質數對立(矛盾)。所以,原來假設錯誤。
例32、判斷:(1)同一平面上兩條直線不平行,就一定相交。(錯) (2)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同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分數大小不變。(錯)
18、特例法
對于涉及一般性結論的題目,通過取特殊值或畫特殊圖或定特殊位置等特例來解題的方法叫做特例法。特例法的邏輯原理是:事物的一般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例33、大圓半徑是小圓半徑的2倍,大圓周長是小圓周長的( )倍,大圓面積是小圓面積的( )倍。
可以取小圓半徑為1,那么大圓半徑就是2。計算一下,就能得出正確結果。 例33、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成正比例嗎?
如果正方形的邊長為a,面積為s 。 那么,s:a=a (比值不定) 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19、化歸法
通過某種轉化過程,把問題歸結到一類典型問題來解題的方法叫做化歸法;瘹w是知識遷移的重要途徑,也是擴展、深化認知的首要步驟;瘹w法的邏輯原理是,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瘹w法是一種常用的辯證思維方法。
例34、某制藥廠生產一批防“非典”藥,原計劃25人14天完成,由于急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這就需要在考慮問題時,把“總工作日”化歸為“總工作量”。
例35、超市運來馬鈴薯、西紅柿、豇豆三種蔬菜,馬鈴薯占25%,西紅柿和豇豆的重量比是4:5,已知豇豆比馬鈴薯多36千克,超市運來西紅柿多少千克?
需要把“西紅柿和豇豆的重量比4:5”化歸為“各占總重量的百分之幾”,也就是把比例應用題化歸為分數應用題。
數學教學方法的總結2
中學數學學科組教學方法
一、自學輔導教學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于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讀讀、議議、講講、練練教學法
又稱?八字?教學法。是上海育才中學在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八字教學法的基本精神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受式學習為接受與探究相結合的學習。讀、議、講、練的相互關系是:讀是基礎,議是關鍵,講是貫穿教學始終的主線,練是知識的應用。
八字教學法的教學過程是:
1、提出閱讀目的和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自己看書、思考,逐步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
2、教師畫龍點睛地講解、答疑,有意識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3、課堂上師生間互相磋商、討論,主動探索問題;
4、課堂上做練習,基本做到當堂理解、消化和鞏固。
八字教學法的基本特點是:教學形式靈活,學生手、腦、口并用,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較好地處理了教與學的關系,體現了指導學習與獨立探索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改變了?一言堂?的局面,從單純的接受學習轉變?yōu)橹鲃印⒎e極地學習。
三、六課型單元教學法
又稱?最優(yōu)化教學方式?。是湖北大學黎世潔教授倡導的。該教學法是根據學生的學情,把全章教材按知識的系統(tǒng)結構,分成若干個單元,把8個系統(tǒng)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改為與之相應的6種課型的教學方式。
8個系統(tǒng)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是:制訂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yè),解決疑難,系統(tǒng)小結,課外學習。
四、有序啟動式教學法
有序啟動式教學法是齊齊哈爾師范學院辛培之教授倡導和實施的教改實驗,在我國一些省、市、地區(qū)實驗,比較有影響。該教學法的精髓在于?有序?和?啟動?。所謂有序,指教與學構成的系統(tǒng)是開放系統(tǒng),與外界有信息交換,是有序的。教學過程的有序體現在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低級到高級,教學內容的有序體現在縱橫的知識網絡有明確的邏輯關系;學生學習的有序體現在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結構,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所謂啟動,包括?啟?和?動?兩方面,?啟?是指啟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動?是指以教學動態(tài)觀點調動學生動眼觀察、閱讀,動手實驗、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議論、表述,動筆練習、記述。
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fā)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tǒng)化已學的知識。啟發(fā)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師生對話,獲取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或檢查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教學方法。
談話法的基本特點是:教師提出問題,用啟發(fā)性對話逐步引向結論,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獨立思考,在回答問題中獲取新知識,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談話的方式有:引入課題的談話,叫引入性談話;傳授新知識的談活,叫傳授性談活;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談話,叫啟發(fā)性談話;鞏固知識或檢查知識的談話,叫鞏固性談話;還有指導性談話和總結性談話等。
談話法應力求做到:
1、談話要圍繞教材內容和教學重點來進行;
2、提出的每個問題,必須題意清楚、具體,表述準確,要求適度,能引起學生思維,問題的難易程度要因人而異;
3、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要因勢利導,引導全體學生思考,讓個別學生回答,要允許學生互相補充或向教師提出質疑;
4、談話結束時,教師要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結論,對學生反映出的錯誤認識,要明確糾正,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科學、準確的認識。
常見的數學教學方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討論法是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或帶有規(guī)律性的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達到提高認識、弄清問題而獲取新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討論法的基本特點是: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議論、爭辯,互相啟發(fā)、開闊思路、集思廣益,以達到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討論的形式可以是全班性的,也可以分組在師生間和學生之間進行。
討論法的程序是:
1、學生自學;
2、師生提出問題;
3、討論和答辯;
4、教師總結。
討論法應力求做到:
1、討論題要有啟發(fā)性,能引起學生深入鉆研的興趣,有討論價值;
2、討論時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問題的本質和爭論的焦點上,逐漸向縱橫發(fā)展,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清晰的認識;
3、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利用教材和資料,防止討論脫離主題、流于形式;
4、做好討論小結,對討論的問題要作出明確的結論,糾正錯誤和片面模糊的認識。討論法適用于學生接受起來不是最困難的問題,但在理解、應用上常常容易出現錯誤的內容。討論題的范圍應是:新知識中含有培養(yǎng)能力的因素,易錯易混的問題以及具有方法的多樣性、知識的規(guī)律性、實驗的關鍵性等問題。
數學教學方法的總結3
興趣具有特殊的意義和見解,它既是影響學習效果的強大動力,也是激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開發(fā)學生智力的催化劑,動力越大,興趣越濃,學習效果也越好。
如果一堂課學生沒有產生很好的學習興趣,則是身在教室心在外的聽課方法,對講的問題似聽非聽,心不在焉。這樣談不上興趣,更談不到效果。再者興趣是靠后天培養(yǎng)形成的,它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能力的積累而發(fā)展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適合他們的途徑和方法,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對象,應采用不同的途徑和辦法。
例如:一至三年級小學生在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常舉實例,如分水果、水果糖等問題,以及必要時也可以從小故事中引出新課,促使他們的'有感興趣。四、三年級學生要注意興趣引入,多舉實例。例如:“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是既簡單又枯燥的數學概念,教師不妨做些三角架,并說出實例,如長江大橋建設、建筑樓房等,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聽課興趣,為此興趣油然而生。
有了好的學習興趣,關鍵在于教師課堂上的授課情況。
是否能上好每堂課,教師授課中,準確、流暢、生動的語言,則是學生學習語言和分析問題的好榜樣。課堂的安排不能單調、枯燥無味,所講的問題要生動、具體及準確,每堂課不能有間斷性的講解,無論是敘述、描繪事實,還是解釋科學概念、原理,特別對于一些重要的公式推導,都必須正確無誤,更不能辭不達意。如果錯的知識已授予學生,即使立即糾正,也將給學生造成問題的混淆性,給學生造成學習興趣的障礙。
所以教師課前一定要認真?zhèn)湔n,鉆研教材,平時更要努力學習新知識,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同時在課堂上對講解的問題要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自由的討論,鄰座小議,分組討論,集體交流,每人各抒己見,合作激智。教師要對學生的討論進行辯解,同時給予正確答案,糾正使之造成的原因。特別對于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慨念,更要注意對比的方法進行討論、辯證,幫助學生弄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例如:分數和百分數的比較,正反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等。
作為教師,在讓學生背過公式和定理的時候。
這個時候,教師一定要講,一定要把公式和定理是怎么用的講明白,講透徹。什么時候用這個公式,用這個公式的時候,什么地方容易出錯;什么情況下不可以用這個公式等等然后就是配上對應的習題和練習。習題的選取也是非常重要的,習題要體現知識性和能力。
講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
我們都知道數學題目永遠是做不完的,考試中出現原題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基本沒有什么可能。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把數學思想和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一道題的方法,就可以會做一類題。
夯實基礎,多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
該背的,該記憶的,一定要讓學生記清楚,記明白。很多學生都有這么樣的誤區(qū),以為數學是不需要記憶,實際上這是非常大的誤區(qū)。數學也是非常需要記憶的,而且必須記憶的清清楚楚,不能有一點的馬虎和出錯。比如說我們小學時候都要記憶的十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以及乘法口訣。可能歷史大體知道意思就行了,但是數學作為嚴謹性的學科,必須要記得清清楚楚。所以數學中的定理和公式一定要讓學生背的滾瓜爛熟,一定不能出任何的差錯。
單元檢測,周清。還要算出學生的成績。
不管課程是多么緊張,一定要抽出時間來進行單元檢測。因為單元檢測既可以發(fā)現學生那個地方學得不好,還需要重點講解;單元檢測還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單元檢測可以出一點基礎性的知識,也可以出一些易錯點和難點。
數學教學方法的總結4
經過幾年的學習、實踐、反思,結合我校“五環(huán)一中心”的教學模式,我探索形成了以“激趣—質疑—猜想—驗證—應用—拓展”為主線的基本教學方法,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數學回歸本源,F將我的教學方法總結如下: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我們知道,所有的學習都是在興趣的基礎上培養(yǎng)出來的,但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為,要引進趣味知識,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針對數學學科的理論性比較強,課堂授課枯燥乏味等特點,在教學中將具有趣味性的小知識融入課堂,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比如生活中的購物結算,家里的門有多高,學校到家的距離有多遠,鐘表上的時間可以構成多少度的角,家里房屋的面積等等,都是同學們學習數學很好的興趣啟蒙,同學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關于數學的問題,只要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同學們在課堂上就會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不僅可以使同學們變的更愛思考問題,還能讓同學們帶著生活中的興趣問題去聽課,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加明顯。
二、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數學
如何進行教學對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力和想象力有著很深遠的影響,一位好的老師不僅僅要善于課堂上教授知識,更應該能夠組織同學們把學習運用到生活中去,教會他們如何利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能取得更大的便利,比如我們學到的如何合理的分配時間,在生活中我們合理的分配時間,可以使時間最大化,通過提出問題,來讓同學們思考,我們可以在做什么的同時不去影響到其他事情的進程。把同學們在課堂上的所學充分的運用到生活當中去,讓同學們學以致用,在生活中能運用到課堂所學的知識,同學們才能更加熱愛學習。
三、動手實踐,化繁為簡
變抽象為直觀,根據教學的難易程度將教學實驗引入課堂當中,適當的增加一些實驗,盡可能的通過直觀的演示幫助同學們理解抽象性的理論問題,比如三角形的角都是多少度,通過數學實驗,讓同學們利用教學道具讓問題成現直觀的演示,這樣更加有利于同學們的觀察,讓答案顯的更加直觀,同學們通過簡單的實驗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同學們的動手能力,讓他們更加喜歡實驗,從而得到手腦并用的教學效果。
四、在自主、互助、合作中成長
促進同學自主學習,通過建立學習小組,讓同學們有著自主學習的意識,同學們可創(chuàng)建合作的學習場景,營造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氛圍,在課堂中教師無疑扮演著傳授知識的角色,但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時難免給同學們造成一種緊張的學習氛圍,同學們在一起學習的時候緊張感會比在課堂上減少很多,所以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有時候會更勝課堂上的教學質量,學生們的知識水平,學習經驗和情感因素都基本處在一個水平線上,更加有利于互相傳遞信息和接受信息,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增加同學們交往的機會,從而加速學生們掌握知識的過程,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之間的教學友誼,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還能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
五、整合學習資源,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
大家都知道,現在手機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學生對手機互聯網的癡迷也讓家長感到煩惱,父母一方面覺得手機讓同學們見多識廣,一方面又害怕學生們沉溺與手機互聯網,害怕影響視力,閱讀到不良內容等,那么既然手機互聯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我們就充分挖掘手機互聯網的有益因素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現在的手機幾乎都有青少年監(jiān)管模式,家長可以開啟該模式的同時監(jiān)督學生利用手機互聯網查閱資料,瀏覽網課,線上利用微信QQ等聊天學習工具積極與老師溝通,達到線上線下共同學習的學習效果,讓同學們使用手機都以學習為主體,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能緩解課堂上帶來的精神壓力,使交流更加密切化,常態(tài)化。
六、做學生的知心人
培養(yǎng)同學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價值和能力的充分認識和評價,也是激勵人們自強不息的實現理想的內部動力。信任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我們可以把教師的信任比作一縷溫暖的陽光,哪怕是一句小小的鼓勵在同學們的心中都會展現出萬丈的光芒,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善于鼓勵學生,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自信,不要一味的指責,批評,我們要多看到學生們的長處,告訴同學們你能行,你是最棒的,在每一位同學們的心中埋下自信的種子,促使他們在課堂上發(fā)揮最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尊重同學們的自尊心,我相信每一名同學們都不愿意受到老師和家長們的批評,即使是他做錯了自尊心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心理品質,因此,教師們更加應該尊重學生們的自尊心,幫助他們建立信心,亦師亦友,為學生們創(chuàng)建一個融洽,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
七、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談到教師點撥這個話題首先要明確的是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發(fā)生者和組織者,無論是學習小組的建設,還是保障課堂學習過程的順利進展,都需要教師發(fā)揮明顯或者隱性的組織作用,沒有教師的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有序的課堂,課堂的紀律散漫,偏離學習目標,學習就變的沒有辦法高效,如何在正確的時候去點撥學生使學習效率變得高效呢?我認為適時的點撥最為奏效,適時的在學生們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出現,迅速幫助同學化解矛盾解開問題,讓學生對待問題有一個直觀的判斷,所謂的點撥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與心理障礙時利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自己對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通過聽、說、讀、寫的實踐與練習,達到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和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教師的點撥要緊扣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我覺得教師點撥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
八、構建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歸納和總結能力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它不僅能幫助同學們獲取知識,而且有利于同學們轉變學習方式,教師們可以通過問題的拆分,并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幫助學生們總結和歸納,為同學們搭建總結和歸納的思維階梯,幫助學生建成歸納和總結的習慣讓學生為可持續(xù)的學習搭建基礎,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在講完一節(jié)課的情況下同學們的時間都不是很充足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總結和歸納,通常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沒有得到有效的鞏固,我們可以利用零散時間來幫助同學們進行總結和歸納,通過教學提綱和學生提問進行針對性的總結,從而來幫助同學們進行歸納總結。
當前教育工作繁重,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可以使教師們的壓力減輕,同學們的負擔減少,為了使教育事業(yè)更加的繁榮,我愿意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數學教學方法的總結5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和讀的能力
小學生一般好動,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基于小學生這種心理、生理特點,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聽課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如何提升學生聽課的能力呢?首先,我覺得應該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的求知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而興趣也是專心傾聽的根本。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教師上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力求語言生動有趣,條理分明,使課堂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樂意聽。學生比較容易做到專心傾聽老師的語言,但是一旦指名發(fā)言或小組員討論發(fā)言時,大部分同學又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未能做到專心傾聽同學的發(fā)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常常利用學生喜歡表現的年齡特點,讓他們都來做小老師,對發(fā)言的同學作一個評價,如說一說你認為發(fā)言的同學說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給他什么建議等等。
其次,注重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課本,老師的教學認讀課本不能夠完全代替學生自己讀解課本。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tǒng)數學知識的主要源泉。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閱讀教材中,通過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規(guī)律的思維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沒有認真閱讀的好習慣,會在多方面體現到其弊端:如做練習時不會審題、讀題目時只讀一半,不會分析問題、不能理解概括題意,導致不能正確完整地解決他完全有能力解決的題目。如在解決問題的題目中,看兩個數字相加超過一百肯定不對,一定用減法做了,因為1-3冊只學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又如:在求兩數相差的題目時,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減法。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是多么的重要。
二、注重教材編排加強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
學好知識和用好知識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能夠從總體上把握這一章節(jié)這一課在整本書或者這一章節(jié)的作用和意圖。新課程教材把應用題分散編排,不同年段有不同要求,不同內容又有不同的編排意圖。比如三年級的'“平均數”是編排在“統(tǒng)計”這一節(jié),作為統(tǒng)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改變傳統(tǒng)的平均數教學的模式化的要求,不再片面強調“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而是強調平均數的應用價值,體現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和作用。平均數作為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量數,是統(tǒng)計中應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組數據本身的總體情況,也可以作為不同組數據比較的一個指標,教學時要注意體現這一點。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處理:
教師讓學生說說對“本屆國家青年男子籃球隊隊員平均身高2米,最高的隊員蘇偉身高2.12米。姚明04~05賽季平均每場得分18.5分,05~06賽季平均每場得分21.8分……”的理解。特別是“姚明04~05賽季平均每場得分18.5分。05~06賽季平均每場得分21.8分!闭f明什么?學生回答姚明并不是每場都得18.5分或21.8分;姚明今年的平均成績比去年好,球越打越好了。教師適時的指出:姚明今年的平均成績比去年好,這個“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在對不同的生活事例的解釋中,讓學生感悟“平均數”,利用探究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事例的過程,加深對“平均數”的理解。
還以平均數這一知識點為例,我們還可以合理運用聯系、分析、想象等基本解題策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是一種具有廣泛遷移性的解任何題都需具備的能力,是一種終生受用的本領。比如:“平均數”教學中,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可以這樣展開:教師課件出示三堆不等的積木(2塊、7塊、3塊),問:要使每堆的積木相等,你有哪些辦法?學生展開討論后,回答: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也可以把三堆合起來再分。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方法一是把第2堆移2塊到第一堆,移1塊到第3堆,每堆4塊。讓學生仔細觀察移的過程,然后指出這個4就是2、7、3這三個數的平均數。再讓學生說說7、8、9的平均數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暴露學生的思維,體現“平均數”移多補少的本源;同時數形結合,把“形”的操作過程過度到“數”的思考過程。方法二也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操作,再讓學生用式子把過程表示出來,體會平均數的作用,理解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等等。
三、既獨立思考又合作交流
在小學階段,我們就要開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就應該開始這些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低年級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主觀意識差,在課堂上容易跟隨別人的思路,別人說什么,他也跟著說什么,不經過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時間,提問學生時,要多方考慮,照顧各種層次的學生。對于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可以讓優(yōu)生多發(fā)言,鼓勵他們多開動腦筋,讓他們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對于顯而易見容易解決的題目,多把機會留給一些稍微差的弱勢群體來回答,及時鼓勵他們,只要他們答對或答對一部分,都給予及時的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fā)他們動腦筋的欲望。學生的潛能是個不竭的寶藏,你對他有多大的信心,他們就能給你多大的驚喜。
合作學習能力不僅是小學生應該培養(yǎng)的能力,也是他們今后讀中學、大學和工作都應該重視的能力。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助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學《統(tǒng)計》時,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路口視頻,讓學生統(tǒng)計在一分中之內過往的車輛有幾輛貨車、幾輛面包車、幾輛小汽車,幾輛公共汽車,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學都說:“老師,太快了,再來一次。”我不吭聲,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學們還是來不及記錄。然后我問學生:為什么看了兩次都為未能記錄下來呢?你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有沒有辦法能又快又準確的記錄下來呢?同學們各抒己見,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組員記錄面包車、有的記錄貨車、有的記錄小汽車、有的記錄公共汽車,1分鐘視頻播完后,各個小組都有了統(tǒng)計結果。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明白了一個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進行了小組合作,從而使合作成為學生的一種需求。
數學教學方法的總結6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而現行的教學方式為傳統(tǒng)的“平行分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性,我校實行分組分層教學,爭取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實行一學期以來,既有收獲、也有得失,現總結如下:
一、分組分層課題的準備:
1、對學生分組分層
我校九年級共有三個教學班,由于是初三年級面臨畢業(yè),爭取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成,因此我們在原有班級的體系不打亂的情況下,將班級分為八組(每組6人),對學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識和能力差異”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將全班學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個層次,比例分別占20%、60%、20%。各組里的人員可根據每次月考情況滾動,以調動他們的競爭意識和積極性。學習成績好、學習興趣濃、學習主動、接受快的學生屬于A層;學習成績中等、學習情緒不夠穩(wěn)定或能力一般、學習勤奮的學生屬于B層;學習成績差、學習困難大、消極厭學或頑皮不學的學生屬于C層。學生分成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層1:2:1組成四人合作小組塊狀集中編排,或按縱向同質、橫向異質集中編排,以便于輔導和相互討論幫助合作學習。
2、對教師分層備課
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對參與的教師進行了劃分,進行分層備課,教師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三層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教案中有所體現,對A層同學必須有適當的提高題和補充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由劉克,龍如山等老師負責提出,并由所有參與老師共同討論確定,對于C同學至少應掌握到什么程度主要由時光勇老師提出并提交參與老師共同討論確定。
3、對學生分層施教
分層施教是分層遞進教學中最關鍵、最難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部分。應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夠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侔凑n型確定分層,新授課在時間的安排上,B層、C層的授課時間要得到充分的保證,一般是2530分鐘,這樣能保證B、C層學生能聽懂吃透。對A層只需點到為止,一般5分鐘左右,使A層學生學有余味。即要下有界(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掌握最基本的內容),上無窮(定向啟發(fā),課外發(fā)展)。復習課、習題課教學分層較明顯,以C層學生層為教學基準,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合作學習的氛圍。利用高層學生的答問、小結、歸納、板演、輔導,為低層學生開拓思路、取長補短。教師按照學生的分層設置分層練習,建立學生所要獲取的知識與學生意識中已有知識的聯系,使各層學生在各自學習能力最近發(fā)展區(qū)有所發(fā)展。
、诎唇虒W內容分層。我們知道對數學概念的學習有了解、理解、掌握、應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義、狹義、廣義、內涵、延伸等層次內容。課本中的例題起著對概念的應用、解題規(guī)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層次感不強,內涵有限。教師應熟悉教材前后聯系,掌握每個概念、例題所處的“地位”,對概念、例題恰如其分地進行分層,有的適可而止,有的加以鋪墊與引申,形成變式例題組或習題組,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用。
、厶釂柗謱,為了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有意識地
編擬三個層次的問題便于課堂提問,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A層學生回答,簡單問題優(yōu)待C層學生,適中問題的回答機會讓給B層學生,學生的回答有困難時,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點撥。
④練習、作業(yè)分層,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學習能力,教師分層次選編基本鞏固性練習、拓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C層學生能完成課本上大部分練習和A組作業(yè)題,會做其中基礎題;B層學生能完成書上全部練習和A組作業(yè)題,選做B組作業(yè)題;A層學生另外增加變式題和綜合題。練習、作業(yè)可分成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全體學生都做,選做題由B層學生選做,A層學生全做。學生完成各層次相應練習和作業(yè)后選做高一層次的練習、作業(yè)。這樣可解決以往統(tǒng)一習題、作業(yè)時高層學生“吃不飽”、中層學生“吃不好”、低層學生“吃不了”的矛盾。
⑤輔導分層,平時利用第二課堂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對C層學生輔導主要是調動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師生和諧感情,激發(fā)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面批學習作業(yè),個別輔導重點突出,選題簡單、基礎;對B層學生增加綜合性習題,鼓勵拔尖;挑選A層學生進行數學競賽輔導,主要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靈活應變能力。
4、對學生分層測試
階段性測試具有比較全面、及時反饋各層次學生階段學習效果和激勵作用,把握試卷的密度、難度,按層次編制測試題,大部分為基礎題,少部分為變式題和綜合題,其中基礎題占70%,在一份試卷里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各層次學生都做,B層學生選做選做題,A層學生則做全部選做題。
5、對學生分層評估
對學生進行分層評估,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完成教學目標的一個基準,這是進行分層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層教學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手段。①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提問、練習、作業(yè)等及時做出有效的、鼓勵性的評價。②以分層測試成績作為分層評價基本依據,把學生每次分層測試成績多做縱向比較,考察各層次學生在本層次的達標及遞進程度。對各層次達標學生進行表揚,讓有進步的學生及時遞進到高一層次,鼓勵低層次學生向高層次努力。③對達不到原層次目標的學生及時作心理輔導,解決智力與非智力因素中存在的問題,對部分學習不到位的C層學生加強心理輔導和學習輔導,讓所有學生在分層測試后保持良好的上進心態(tài),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④教師針對階段教學效果自我反饋、自我調節(jié),主要是在分層施教這一環(huán)節(jié)調整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一步使“教”適于“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⑤通過對各層學生平時的學習活動和操作活動的有效記錄與評價,將過程評價、動態(tài)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結合起來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與考核,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納入平時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督之下,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二、分組分層課題實施的成效
。1)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由于學生是自愿選擇適合自己的層次學習,這樣既充分尊重了學生,又切實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個性得到張揚,主體性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因而也越來越喜歡學習數學。
。2)全面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成績分組分層教學符合因材施教原則,改變了過去只抓少數“優(yōu)秀生”的做法,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了數學教學質量;分層教學增強了數學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分層教學也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3)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合作能力。實施分組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
有事可做,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特別是C層學生,能直接應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嘗試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體會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分組分層課題實施暴露的問題
分組分層教學是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優(yōu)發(fā)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實行過程中,也暴露初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在接下來的學期教學中注意解決問題。
。1)對學生分組分層不合理分組分層教學最基本的理論支撐是因材施教,合作互助,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合作互助,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動態(tài)的分析和研究,合理分組分層,我們認為分組不應是按成績進行劃分,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分層環(huán)境,分層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習能力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或簡單的學習成績的分層。數學學習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數學分層不是人為地制造等級,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數學學習能力,讓不同數學學習能力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潛力,以逐步縮小差距,達到班級整體優(yōu)化。對學生進行分層要堅持尊重學生、師生磋商、動態(tài)分層的原則。學生的層次絕不是永遠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由學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變化情況作必要的調整,可以是一個月,也可以是半個學期或一學期作一次調整,時間上不必拘束。
。2)較難充分激發(fā)各類層次的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則是上述過程的外因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起作用,教師的教必須通過學生的學才能產生教學效果,否則只能是一廂情愿。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自己所屬的層次并達到要求,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通過提問、激勵、勵志故事等形式,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只有喚起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分層教學才會有實效。
。3)沒有關注影響分組分層教學效果的因素練習、課堂、作業(yè)等分層固然重要,但還有一些因素影響著分組分層教學的實施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注重成績水平,輕視能力培養(yǎng);②層次分得過死,加重兩極分化;③優(yōu)生發(fā)表意見多且積極,差生只起輔助作用容易造成只重視部分優(yōu)生,忽視其他學生;④學生層次過分明,教師教法單一;⑤缺乏思想引導,學生心理負擔過重;⑥教學分層與考查不統(tǒng)一。
鑒于以上我們要真正重視合作學習、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由于剛開始實行,分組不合理、層次不均衡,使得合作學習,合作探究,沒有真正落到實位,各層次的學生沒有均衡共進,另外小組的評價機制不完善,沒有起到激勵學生的目的。
四、今后分組分層課題繼續(xù)改進完善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性學力和創(chuàng)造性學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我們在教改實驗中,解決好暴露的問題,我們要注重通過多渠道的學習,課題組成員還要利用業(yè)余時間查閱有關的資料,學習相關的理論,然后在課題組活動時互相交流,以達到資料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設計各種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形成問卷調查報告,對學生進行試驗前的測試,并做對比班的成績統(tǒng)計。積極撰寫教學過程中的新經驗、課題反思、教學論文等。我們全校數學課題組成員堅持完成原定的課題各項研究計劃,邊學邊做;雖然離上級領導的要求還有較大的距離,但我們相信做起來就會有提高,就會有收獲。
數學教學方法的總結7
對于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數學教師要清楚認識,然后通過合理的方法,對教學活動予以改進,從而扭轉六年級數學教學局面,使其呈現出新的面貌。
(一)多元化靈活教學深入闡述知識
對于六年級數學,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局限于單一的方法,應該從多角度出發(fā),采取多元化的不同方法,靈活展開教學,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深入闡述,確保學生可以有效理解。比如,對于六年級方程知識進行教學的時候,便可以通過對比法,將方程和整數算式進行對比,突出其中的'差異,讓學生理解方程中存在的未知數。然后,可以結合具體的案例,設立方程,對方程的解法予以講解。如大雁塔高64米,比小雁塔高2倍少22米,那么小雁塔高多少米?對于這個問題,便可以設小雁塔高x米,列出方程:2x-22=64,從而解出x=43。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學生對方程形成有效的認識。另外,多媒體法。對于六年級數學,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法教學,比如對于圓柱和圓錐這部分知識,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具體的圓柱和圓錐形象,在多媒體上對圖像進行翻轉移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加深認識,梳理圓柱和圓錐的特點。
(二)構建自主空間培養(yǎng)學生自主整理能力
在六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到學生自主整理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適應以后更高層次的學習活動。例如在復習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時,可以讓學生自主整理知識點,利用思維導圖或者表格等方式,內化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再輔以課件,讓學生回顧各個立體圖形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加深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合理評價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的數學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哪些方面還有問題,這需要教師通過評價來予以把握。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一個小節(jié)作為評價對象,在教學完小節(jié)知識后,設計綜合性的實踐任務,通過實踐來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靈活運用效果,從中發(fā)現學生存在的不足,在后期總復習階段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如在學習比例尺的知識后,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在這里我設置了繪制學校體育館的平面圖這一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總之,在進行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對于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數學教師要準確把握,然后通過靈活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理評價,從不同角度來提升六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教學方法的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總結12-18
語文教學方法總結范文06-24
小學語文常見的教學方法01-11
教學方法心得體會05-17
教學方法心得體會02-25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03-08
教師教學方法心得04-18
教學方法的心得體會11-22
教學方法學習心得05-30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