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匯編15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1)班和一(2)班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1)班有61人,一(2)班有58人。由于剛剛跨入小學校門,孩子們對很多事情還沒有概念,比如進學校不穿拖鞋、不亂丟紙屑等都沒有養(yǎng)成習慣。由于年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但通過幾天的相處,我發(fā)現他們對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
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
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
3、分一分、認識物體;
4、11—20各數的認識;
5、20以內的進位加法;
6、20以內的退位減法;
7、總復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發(fā)展空間觀念。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重、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與計算的基礎,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難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yè)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六、教學進度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2
一、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 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級(1)班有7人。雖然大部分學生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不好。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yǎng)學生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四、教學方法設計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fā)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通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注意使創(chuàng)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五、教學進度安排(見附表)
六、教學評價
運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chuàng)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1、《工具和機械》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置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2、《形狀和結構》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3、《能量》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tài)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guī)律,使學生養(yǎng)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4、《生物的多樣性》單元讓學生知道生物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能自己確定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會用制作生物分布圖的方法描述某一區(qū)域的生物種類。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處: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有的學生發(fā)言不積極,表現欲望差,應特別注意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yǎng)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yǎng)。
四、教學目標
。ㄒ唬┛茖W探究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yǎng)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ǘ┣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fā)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fā)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ㄈ┛茖W概念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設計和制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并設計和制造自己的“橋梁”,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系及其原因,并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并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五、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六、補差意見
1、把握這部分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七、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 學 內 容
1 始業(yè)教育 使用工具 杠桿的科學
2 杠桿類工具的研究 輪軸的秘密 復習
3 定滑輪和動滑輪 滑輪組 練習
4 斜面的作用 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 練習
5 國慶假期
6 抵抗彎曲 形狀與抗彎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
7 找拱形 練習 課外延伸
8 做框架 建高塔 機動
9 橋的形狀和結構 用紙造一座“橋”復習第二單元
10 期中復習知識回顧 期中檢測 機動1課時
11 電和磁 電磁鐵 電磁鐵的磁力(一)
12 電磁鐵的磁力(二) 練習 神奇的小電動機
13 電能和能量 電能從哪里來 能量與太陽
14 練習 復習第三單元 校園生物大搜索
15 校園生物分布圖 多種多樣的植物 練習
16 種類繁多的動物 相貌各異的我們 練習
17 原來是相關聯的 誰選擇了它們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18 復習第四單元 第四單元測試 概念梳理
19 復習
20 期末測試
本學期是初中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學任務非常艱巨。因此,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緊扣新課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重點、難點,努力把本學期的任務圓滿完成。九年級畢業(yè)班總復習教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學總復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yè)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一、 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除了要完成規(guī)定的所學內容《銳角三角函數》、《投影與視圖》兩大章新課,就將開始進入初中數學總復習,將九年制義務教育數學課本教學內容分成代數、幾何兩大部分,其中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六大版塊即:“實數與統計”、“方程與函數”、“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邊形”、“圓”是學業(yè)考試考中的重點內容。
在《課標》要求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前課堂教學的目標。在近幾年的中考試卷中逐漸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題目,如探索開放性問題,閱讀理解問題,以及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應用問題。這些新題型在中考試題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擴大的趨勢。如果想在綜合題以及應用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中獲得好成績,那么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知識遷移能力。因此在總復習階段,必須牢牢抓住基礎不放,對一些常見題解題中的通性通法須掌握。
學生解題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審題不清,不能正確理解題意;
(2)解題時自己畫幾何圖形不會畫或有偏差,從而給解題帶來障礙;
。3)對所學知識綜合應用能力不夠;
(4)幾何依然對部分同學是一個難點,主要是幾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較差。
二、結合畢業(yè)班特點,安排教學與復習
1.做好畢業(yè)班學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關心學生,特別是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生理與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能坦然面對緊張的學習生活,能正確對待中考。
2.做好導優(yōu)輔差工作。對于優(yōu)秀生,鼓勵他們多鉆研提高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抓好基礎知識。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提高效率,做到精講多練,課堂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問題。
三.具體采取的措施
1.改進教學方法,采用探索、啟發(fā)式教學。
2.注意教科書的系統性,使學生牢固掌握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明確新舊知識的聯系。
3.注意發(fā)展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4.加強開放性問題、探究性問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探究能力。
5.鼓勵合作學習,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差生成績。
四、教學時間安排
1、完成新課內容
授課時間:3月1日—4月1日
2、第一階段復習
復習時間:4月4日—4月29日
復習宗旨:重雙基訓練,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專題規(guī)律化。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組塊,使之形成結構,使學生掌握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熟練解答各類基礎題,對每個章節(jié)進行測驗,檢測學生掌握程度。
復習內容: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統計與概率、幾何基本概念,相交線和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圓、圖形的變換、視圖與投影、圖形的展開與折疊。以配套練習為主,復習完每個單元進行一次單元測試,重視補缺工作。
3、第二階段復習
復習時間:5月9日—6月17日
復習宗旨:在第一階段復習的基礎上延伸和提高,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重點進行專題復習及綜合題的訓練。針對不斷變化的中考,必須加強考試的動態(tài)研究,以此指導我們的升學復習,抓好
專題復習研究。在課堂教學上要注意教給學生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做到舉一反三,得心應手。
復習內容:方程型綜合問題、應用性的函數題、不等式應用題、統計類的應用題、幾何綜合問題、探索性應用題、 開放題、閱讀理解題、方案設計、動手操作等,對這些內容進行專題復習,以便學生熟悉、適應這類題型。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3
全冊教學理念:
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全冊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一冊
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
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全冊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了解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全冊重、難點:
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全冊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約1課時
2、比一比………………………………………………約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約3課時
5、分類…………………………………………………約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約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約4課時
8、認識鐘表……………………………………………約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約12課時
10、總復習………………………………………………約4課時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4
一、 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這些內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 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 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數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回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回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教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 編排特點
1、 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 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學措施
1、 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
2、 針對計算教學這一教學重點,教學時注意:
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
鼓勵學生因題而異靈活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加強基本訓練,打好計算基礎。
培養(yǎng)認真、仔細地計算和及時檢查的學習習慣。
3、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對學生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
4、要充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
五、本學期教改思路
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托,積極開展教改實驗,盡快轉變教學行為。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學習,探索學習,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學習能力。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5
一、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 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fā)展抽象思維。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fā)展統計觀念。
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tài)度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1~3年級)
知識與技能
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 內的數、小數、簡單的 分數和常見的量;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 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 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 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 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 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fā)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fā)展數學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 1課時
(二)比一比 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0課時
1、1---5的認識 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 3課時
(五)分類 2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20課時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小學 > 教學計劃 >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20xx
20xx-08-011、6、7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4課時
整理和復習 2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 4課時
(八)認識鐘表 2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1課時
1、9加幾 3課時
2、8、7、6加幾 4課時
3、5、4、3、2加幾 3課時
整理和復習 1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十)總復習 4課時
六、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fā)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zhàn)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范,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tài)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時,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對參與程度的評價,應從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考察。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主動地與同學合作、是否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對學生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通過平時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等。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6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小學,對小學數學的認識不多,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習慣都還沒有形成,所以,一年級教學上冊教學任務的計劃,我是按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低和學習習慣還沒有形成制定的。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進位加法;總復習。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認識立體圖形,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fā)展數學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fā)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xx鎮(zhèn)小一(2)班
田xx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7
Ⅰ、班級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一年級2個班數學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幼兒園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養(yǎng)成不夠好。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要讓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Ⅱ、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準備課:數一數,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 ;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復習。
2、教材編寫特點:
(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己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是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安排實踐活動,是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Ⅲ、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二)能力方面
1、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感、符號感和初步的數學思想。
4、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yǎng)成認真完成作業(yè)、書寫工整的良好習慣。
3、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等。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chuàng)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教學進度安排
1、準備課 ----------- 4課時;
2、位置---------- -------- 6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 10課時;
4、認識圖形 (一)------- 3課時;
5、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5課時;
6、1—20各數的認識------ 10課時
7、認識鐘表----------- 3課時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0課時;
9、總復習 ---------------- 10課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8
一、教材簡析:
一年級上冊教科書一共編排十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大致能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單元到第三單元,依次是“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分別讓學生在具體情境里數物體的個數,比物體的長短(高矮)或輕重,把若干物體按比較明顯的特征進行分類。這三個單元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起步,之所以編排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開頭,主要原因有三個:①“數”“比”“分”都是學生在幼兒時期進行過的活動,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學前教育時往往要進行這些活動,已經有了最初步的活動經驗。把“數”“比”“分”等活動作為教材的起始內容,有利于數學學習和幼兒活動的銜接,實現從幼兒到學生的過渡。②觀察、計數、比較、分類是數學教學經常開展的活動,是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常用方法。學生具有這些活動的經驗與能力,將對他們的數學學習產生長遠的影響。把這些活動編排在小學數學教學之初,是開發(fā)并積累學習資源,有利于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的形成。③在這三個單元里沒有需要記憶的數學知識,沒有讀、寫、算的練習任務,寓數學思想方法于有趣的學習活動之中,學生可以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有利于形成學習數學的熱情。第二部分是第四單元到第十單元,本學期要新授的數學知識都在其中。在“數與代數”領域,主要教學20以內的數、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在“圖形與幾何”領域初步教學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關系,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簡單幾何體。在“統計和概率”領域教學簡單的分類,包括分類的作用和方法。在“綜合和實踐”領域安排了“有趣的拼搭”和“豐收的果園”兩次活動。第三部分是第十一單元,在期末有重點地整理一學期所教學的數學內容,幫助學生在復習中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
二、教學要求:
1、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數的大;會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與事物的順序和位置;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感受并認識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能判斷一些常見物體的大小、長短、輕重。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
2、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事物的多少,簡單物體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fā)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fā)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的算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具體的數描述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事物,并進行交流;能用長短、大小、輕重說明和交流一些簡單物體的特征;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用分析或計算的方法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實際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
4、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了解可以用數學的方法描述某些現象,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在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和與他人合作、交流中,體會學習數學的過程,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初步萌發(fā)探究數學問題的意識;能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經歷發(fā)現和改正數學活動中錯誤的過程,愿意在他人的幫助、指導下發(fā)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三、教學重點:
1、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感受并認識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能判斷一些常見物體的大小、長短、輕重。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
2、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事物的多少,簡單物體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fā)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fā)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的算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四、教學難點:
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具體的數描述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事物,并進行交流;能用長短、大小、輕重說明和交流一些簡單物體的特征;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用分析或計算的方法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實際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
五、教學措施:
1、吸引學生進入問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重視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注意聯系實際理解數的意義,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和用數交流信息,鼓勵學生為解決問題選擇適當的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3、教材注意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操作、推理、交流等學習活動,把動手實踐、獨立探索、合作交流看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形成數學學習的積極感情。
六、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1課時
三、分一分……………………………1課時
四、認位置……………………………1課時
五、認識10以內的數…………………10課時
六、認識圖形(一)……………………1課時
有趣的拼搭………………………………1課時
七、分與合………………………………7課時
八、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19課時
豐收的果園………………………………1課時
九、認識11~20各數……………………4課時
十、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十一、期末復習…………………………4課時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9
一、認真?zhèn)湔n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
二、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jié)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yè):布置作業(yè)做到精讀精練。
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同時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此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fā)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0
一、教學目標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本學期應該加強班本身的業(yè)務素質水平,提升自己的育人藝術,強化學生各種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傾聽、質疑等方面能力,與班主任配合,共同抓好班級管理,提高學生的道德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努力使學生的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在知識、能力、智力等各方面都能上一個新臺階。
二、教學要點
1、學生各種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2、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傾聽能力、質疑能力、合作能力。
三、實施過程
1.習慣的.培養(yǎng)。
。1)游戲:跟我做、舉手等。
。2)對對歌:進教室、抬頭挺胸、從端正。
。3)手指操。
。4)兒歌:一九一九好朋友等。
2.營造向上氛圍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努力營造平等、圍結、和諧、進取的班級氛圍。(1)制定班級公約、班風,給自己班級、小隊取個新名字等。(2)布置教室環(huán)境。如設立“袖珍圖書角”、“衛(wèi)生角”、“金色童年”、“我們在這里成長”等文化背景。(3)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成就感。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提供顯示學生才華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自理自治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掘創(chuàng)新精神。
3.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指導培養(yǎng)小干部
班級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認真選拔小干部,同時要精心培養(yǎng)小干部。第一,幫助小干部樹立威信;第二,鼓勵小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第三,嚴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第四,培養(yǎng)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4.針對特殊學生,開展特殊教育
、伲诔跖懦鎏厥鈱W生名單(貧困家庭學生、智力障礙學生、自控力差生),學校建立特殊學生檔案。
②.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方法,對特殊學生開展教育。
、郏槍π袨榱晳T差、自控力差的學生,開學初計劃用一周的時間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學習習慣。
④.開展“幫困”活動。通過“結對助困”等活動,從生活、學習等方面對貧困學生進行關心幫助。
通過觀察、與學生談心、聽取各方意見,建立起豐富的信息網絡,隨時掌握與調控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思想行為動向。要力爭和班主任及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tài)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特別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取得共識,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
5、其他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備好每一節(jié)課、上好每一節(jié)課。深入研究教材與學生,力求讓每一個學生每一節(jié)課都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1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fā)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fā)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式中,發(fā)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于創(chuàng)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2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9個單元:
1、位置;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
3、圖形的拼組;
4、100以內數的認識;
5、認識人民幣;
6、100以內的加分和減法;
7、認識時間;
8、找規(guī)律;
9、統計。
二、教學重點、難點。
1、100以內數的認識。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編寫意圖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應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huán)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學生在獲得教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fā)展數學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的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盒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guī)律,初步形成發(fā)展和欣賞數字美得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數學思想方面: 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在數的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情境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逐步樹立學好數學動的自信心。
四、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數同學興趣濃厚,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少數學生能力差,課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地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五、教學措施:
1、勇于創(chuàng)新,堅持認真教學。
2、因材施教,選用有效地教學方法。
3、對學生進行目的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對后進生的輔導。
六、課時安排
1、位置 4課時
2、20以內退位減法 12課時
3、圖形的拼組 2課時
4、100以內數的認識 8 課時
5、人民幣的認識 4課時
6、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5課時
7、認識時間 3課時
8、找規(guī)律 4課時
9、統計 3課時
10、總復習 5課時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復習。
三.教學目標: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
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
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培養(yǎng)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
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
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內容變動
1.加強了準備性(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單元)
。1)把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并為第一單元“準備課”。
第一單元“準備課”包括數一數、比多少兩部分內容。是由實驗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合并而成的。
數一數是原來的第一單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比多少是原來第二單元“比一比”的內容,而原來第二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系不是很大,被刪去了。
。2)將“位置”由一年級下冊提前到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后、左右”。是從一下移過來的,而原來“位置”中“左右的相對性”以及“用第幾行第幾列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則刪去了。
2.降低了難度
。1)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分散編排。
認識圖形原來包括: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主要是加強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但在實驗過 程中 老師們反映:學生一下子接觸的圖形太多,認識辨別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因此現在本冊先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下冊再認識平面圖形。
(2)只認識整時。
“認識鐘表”原來包括:認識整時和半時,但實驗過程中教師普通反映:半時的.認識比較困難,我們把“半時”的認識移到了二年級上冊。本冊只認識“整時”。
六、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yè)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七、教學進度安排:
單元教學內容課時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2課時)
3.位置(2課時)
4.1——5的認識(3課時)
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5.認識圖形(1課時)
6.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整理復習(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7.數11——20各數,讀數、寫數(2課時)
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
8.認識鐘表(1課時)
9.認識鐘表(1課時)
10.9加幾(3課時)
8、7、6加幾(4課時)
5、4、3、2、加幾(3課時)
11.總復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4
一、情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40人。全部進入學前班,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因為學前班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強養(yǎng)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伤苄詮,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二、目的要求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chuàng)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 教學安排
。ㄒ娊虆⒄n時安排)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5
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ㄒ唬⒅R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注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余的數量關系。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ǘ祵W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ㄈ⒔鉀Q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ㄋ模、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fā)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2課時)
三、1至5的認識(10課時)
1、1至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五、分類(2課時)
六、6至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整理復習……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
八、認識鐘表2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3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改進教學方法或建議: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3-16
一年級小學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3-12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2-13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3-03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30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5-15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5-17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計劃04-06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2-02
[熱門]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