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5-28 13:48:58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中班科學教案錦集9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中班科學教案錦集9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目的:

  1. 了解常見的益蟲和害蟲,對蟲類感興趣。

  2. 區(qū)別益蟲和害蟲,初步形成概念。

  準備:

  1.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蟲蟲樂園” 自制PPT課件。

  2. 蟲子圖片若干,滅蚊器3---4個。

  過程:

  一.情景導入“蟲蟲大聚會”。

  師帶領幼兒圍繞教室四周邊走邊觀察,有哪些蟲子來聚會。

  二.復習鞏固對昆蟲特征的認識。

  三.提問:問幼兒喜歡什么蟲子?不喜歡什么蟲子?為什么?

  初步形成益蟲,害蟲的概念。

  四.看課件,認識常見的.益蟲和害蟲。

  五.帶領幼兒小結:對人類和農作物有幫助的是益蟲,有危害的是害蟲。

  六.游戲“消滅害蟲”,鞏固認知。

  玩法:教師請幾名幼兒手拿滅蚊器,請部分幼兒到主題墻面,捉一只蟲子,并扮演蟲子。滅蚊的人將滅蚊器對準蟲子,嘴里發(fā)出“絲絲絲”的聲音,是害蟲的幼兒假裝蹲下來,表示已被消滅。是益蟲的則趕緊跑開。

  七.游戲“送蟲子回家”

  益蟲送一邊,害蟲送另一邊。

  八.活動小結 ,延伸。

  師小結,帶領幼兒到室外捉蟲蟲進行觀察。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并發(fā)現動物寶寶與動物媽媽的異同。

  2.對動物的外形特征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學圖片:《它是誰的寶寶》。

  2.教學掛圖:《動物的寶寶》。

  重點難點:

  觀察、發(fā)現動物寶寶和動物媽媽的異同,并用語言表述出來。

  審美元素:

  1.通過觀察動物寶寶與動物媽媽的異同處,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感受動物的形態(tài)美。

  2.小動物是從哪兒來的呢?自然界中,動物的出生有許多不同的方式,通過老師的介紹,激發(fā)幼兒對這些奇妙現象的興趣,以及探索自然界奧秘的愿望。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圖片:《它是誰的寶寶》,并引導幼兒對應觀察。

  師:你們認識這些動物寶寶嗎?它們是誰?

  師:你們知道這些動物寶寶的媽媽是誰嗎?

  2.引導幼兒比較動物寶寶與動物媽媽的異同。

  師:動物寶寶和它的媽媽長得一樣嗎?哪些寶寶和媽媽有一些相似?(如:雞、鴨等。)

  師:動物寶寶還有什么地方是和媽媽不一樣的?(從動物的體態(tài)、身材進行區(qū)分。)

  師小結:剛才,我們看了一些動物寶寶和媽媽的`圖片。知道了雞、鴨、鵝、蛇、烏龜都是媽媽生下蛋并孵出寶寶的,它們和媽媽的樣子是差不多的,而且名字也是一樣的。

  3.出示教學掛圖《動物的寶寶》,重點引導幼兒發(fā)現、觀察蝴蝶和青蛙與其寶寶的區(qū)別。

  師:蝴蝶寶寶小時候是什么樣的?叫什么名字?怎么長大了變成了蝴蝶的樣子呢?(回憶蝴蝶的生長過程:毛毛蟲-繭-蝴蝶。)

  師:還有哪些動物小時候也和媽媽不一樣?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叫什么名字?長大了有什么變化?我們把它叫什么?(小蝌蚪-青蛙)

  師小結:動物寶寶小蝌蚪和毛毛蟲,它們的樣子和自己的媽媽一點都不像,而且名字也不一樣,但是,它們長大以后就和媽媽一模一樣了。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許多動物寶寶和它們的媽媽,知道了有些動物寶寶的樣子是和媽媽差不多的,名字也是一樣的。有些動物寶寶不僅樣子和媽媽不一樣,而且名字也不同。看來,大自然的奧秘可真多呀!下一次,老師再帶你們認識更多的小動物,探索更多的奧秘。好嗎?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科學探索活動,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認識。

  2、并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3、在游戲中探索影子的'方位變化特點。

  活動準備:

  1、幻燈機、玩具娃娃。

  2、手電筒、小人偶。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1)教師:人人有個好朋友,烏黑身子烏黑頭,陽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開口。小朋友仔細想一想這是什么呀?

 。2)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3)教師:對,是影子。你們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嗎?

  2、進行實驗,引導幼兒了解影子的形成。

 。1)打開幻燈機,將光投到墻上。

  提問:看一看墻上有影子嗎?

  (2)教師用玩具娃娃擋住光線。

  提問:現在發(fā)生什么事情?為什么現在會有影子了呢?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4)教師關掉幻燈機。提問:現在墻上有影子嗎?為什么?

 。5)教師小結:有光,并且有物體擋住光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影子。沒有光,有物體,也不會產生影子。

  3、進行實驗,引導幼兒探究光和影子的關系。

 。1)教師固定手電筒在上方,打開手電筒照射人偶,請幼兒觀察影子在哪個方位,并請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依次將人偶變化位置,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

 。2)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1、在戶外活動時,玩手影游戲。

  2、帶領幼兒玩“踩影子”的游戲。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能夠讓幼兒描述勺子照出不同的相貌,感知反射現象。

  2. 嘗試用畫畫的方式記錄幼兒自己的實驗結果。

  3. 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手眼協(xié)調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作力及耐心。

  難點:引導幼兒多參與集體活動,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 不銹鋼的勺子(有新有舊、大小、形狀差異,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2. 用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勺子的特殊用法

  勺子除了能幫助我們吃飯,還有什么本領呢?

  二、游戲:照鏡子

  教師問幼兒在自己的勺子上面什么地方看到自己?把你的發(fā)現畫下來。

  三、游戲:小小攝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借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說說在勺子里的哈哈鏡里看見了什么?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么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么?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

  教學反思

  1.中班的生活很快又過去了,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幼兒思維活躍,幼兒在老師的悉心教養(yǎng)下,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正逐漸養(yǎng)成,能力、知識與技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2. 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qū)域活動,積極與幼兒多做戶外活動,多給幼兒機會與空間的發(fā)展,鼓勵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教導幼兒在日常生活各環(huán)節(jié)中加強觀察與指導,多積極多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從幼兒感興趣的、并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習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認真制定適合幼兒發(fā)展的教育教學內容,通過大家合作,互相學習、互相補充,提高了老師之間的凝聚力,增強了老師的參與意識。

 。3)對師幼互動的反思,這次活動中,不單是老師和幼兒互動,對幼兒的生活習慣、活動常規(guī)還需培養(yǎng)。根據自己本班幼兒的情況,對幼兒在在日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改掉以前只注重結果的作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我們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并圍繞了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積極引導幼兒在探索、發(fā)現的環(huán)境中,我們通過談話與交流,使我們的主題活動更加豐富和深入得到開展。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多為幼兒考慮更多些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讓幼兒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現象,產生探究的欲望。自己的實驗結果,體驗自己發(fā)現的樂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激發(fā)幼兒求知欲,體驗成功的快樂。

  2、在玩樂中發(fā)現哪些液體可以吹出泡泡,并了解泡泡液體受光的折射可呈現美麗多彩的顏色。

  3、初步探索出不同形狀的圈吹出的泡泡都是一致的。

  4、嘗試用簡單的符號學做記錄。

  【活動準備】

  1、割好的大飲料瓶五個、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液、白貓洗滌劑液、泡泡水。

  2、每個幼兒一個吸管,不同形狀的小鐵圈若干(長方形、圓形、三角形)。

  3、做好的笑臉圖形和不高興臉型圖形若干個、裁割好的吹塑板五張、大夾子五個、推動的黑板一塊、彩色打印的'五種液體的圖案、大數字1、2、3、4、5。小桌子五張、三張畫好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紙、一支記號筆

  4、先把五種液體的圖案分別貼在五張吹塑板上,然后再把五個數字分別貼在五個圖案的上面,把圖案遮擋好后用夾子夾住吹塑板放在五張桌子上。

  【活動過程】

  一、課程導入:教師以游戲<<吹泡泡>>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幼兒談話。

  二、探索活動:哪種液體可以吹出泡泡。

  教師介紹:小朋友們,你們吹過泡泡嗎?(吹過)我這兒有五種液體,他們分別是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水、洗滌劑水和泡泡水,請你們猜一猜哪種液體能吹出泡泡?哪種液體吹出的泡泡最漂亮,哪種液體吹不出泡泡。

  1、請幼兒進行大膽嘗試,啟發(fā)幼兒自己學做記錄。幼兒自己拿一根吸管挨著吹,覺得不能吹泡泡的拿一個不高興的臉貼在用大夾子撐起的液體板放上,能吹泡泡的拿一個笑臉也貼在液體板上。

  2、鼓勵幼兒進行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3、先讓幼兒觀看幼兒自己做的記錄,然后老師依次把數字拿開,露出背后的液體讓幼兒初步了解每一組都是什么液體。

  4、教師從1號桌依次吹泡泡與幼兒猜想進行對照來驗證幼兒自己的試驗是否正確。

  三、探索活動:嘗試用幾何圖形做記錄。

  1、出示幾何圖表,讓幼兒猜猜這些圖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教師在圖表上做好記錄。要求教師把每個幼兒不同的猜想都記錄在內。

  2、對三角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狀進行猜想并做記錄。

  3、長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狀進行猜想并做記錄。

  4、正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狀進行猜想并做記錄。

  5、幼兒分成三組進行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6、讓每組選出一名幼兒把結論告訴大家。

  7、各組交換用具分別嘗試。

  得出結論:不同形狀的圈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并沒有隨著圈的形狀而改變。

  四、探索活動:觀察泡泡的顏色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哪種液體能吹出大的泡泡?哪種液體能吹出小泡泡?哪種液體吹不出泡泡。加深幼兒對液體的印象。

  2、教師:那么這些顏色是從哪里來的呢?讓幼兒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

  3、讓幼兒在教室內和教室外分別進行嘗試觀察是否一樣,引導幼兒發(fā)現,在有光的地方泡泡有顏色,而背光的地方泡泡沒有顏色。

  教師小結:泡泡是反射的太陽光的顏色。而不是自己的顏色。

  【延伸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吹泡泡,觀看泡泡的大小、顏色等。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紙是生活中幼兒最常見到也最常接觸到的很普通的東西,孩子平時也很喜歡玩紙,設計本次“小汽車過紙橋”的活動,創(chuàng)設了主題情境,孩子在故事的引導下,以“小工程師” 的身份融入故事情境,開始了探索和實驗,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學性。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猜想和動手實驗,探索出讓紙橋不塌的方法。

  2、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并能在活動中大膽動手操作。

  活動重難點:

  教師怎樣引導幼兒能大膽的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實驗。

  活動準備:

  1、瑞吉歐課件故事情境和聲音。

  2、兩個外觀一樣的模型紙橋(一個不會塌掉、一個會塌掉),遙控汽車。

  3、實驗操作材料:不同形狀的積木和廢舊的a4打印紙、4個玩具汽車。

  4、投影儀、記錄單、彩色筆。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小汽車過紙橋

  播放課件聲音“嘀嘀嘀”這是什么聲音。浚ㄐ∑嚨穆曇簦

  播放課件場景(一次播放小汽車、兩座橋、游樂場)“小叮當要開汽車去游樂場玩咯!到達游樂場的途中要經過兩座橋。”

  第一次過中間夾有波浪形的紙橋,“小汽車順利的開過了小橋”。

  接著小汽車在第二座橋上開,“哎呀!橋塌了,小汽車掉下去了”小叮當傷心極了”,播放小叮當哭的聲音課件。

  “小汽車為什么會掉下去呢,誰來幫助我一下?”

  老師引導幼兒發(fā)現:“讓我們一起來當一回小工程師,看看這這兩座橋為什么一座會塌掉、一座不會塌掉呢?”(教師聆聽幼兒的各種想法,)

  教師預想幼兒會說的是:

  1、紙的材質不一樣,請一個小朋友近距離觀察和摸一摸。

  2、紙的厚度不一樣,可以準備尺子量一量

  將兩座橋橋面撕開后,讓幼兒再觀察發(fā)現:“這兩座橋里面有什么呀?”(原來中間多了一張紙。)

  “這張紙是什么形狀的呀?”(波浪形狀)

  “原來多了這張變了波浪形狀的'紙,小汽車過橋就可以不塌了呀”

  二、幼兒用投放的材料進行實驗操作并記錄——怎樣讓小紙橋不塌(每4人一組)

  “讓我們一起來幫助一下小叮當,怎么樣才能讓他的小汽車開到游樂場去呢?”

  “小工程師們來說說你們想到的讓橋不塌的方法吧!”(老師聆聽幼兒的大膽的猜想)

  鼓勵幼兒大膽實驗,教師注意觀察孩子是怎樣運用提供的材料試驗的,并給與引導式的提問。

  “小工程師們開始搭橋吧!再用畫筆記錄你們的搭橋實驗吧。ǹ捎梦淖址枴D畫等各種形式記錄)”

  “這一隊的小工程師們,你們?yōu)槭裁匆鸭堊兂蛇@樣呢?”

  “你們?yōu)槭裁匆逊e木這樣放呢?”

  “你在做什么?為什么?”

  教師預想的幼兒回答:

  1、我多用幾張紙,橋就變得更硬了。

  2、我把紙這的厚厚的,紙就變硬了。

  3、積木是橋墩,多幾個就更穩(wěn)。

  4、積木橋墩距離靠近一些,小汽車也可以過去。

  (教師在幼兒想出辦法以后,要給予鼓勵:“”這位小工程師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好的辦法,其他小工程師相信你們能想出更多的辦法。)

  三、投影儀展示記錄單并請幼兒說一說。

  根據時間請1—2組展示記錄單:“誰來告訴大家,你們的小汽車過了小橋了嗎?你們的小橋是怎樣搭的?為什么塌了或沒塌?”(實驗有可能沒成功,重在探索過程)

  結束語:”我們想了這么多的好辦法把小橋搭好了,讓我們開著小汽車嘀嘀嘀的過小橋,去游樂園吧!”(幼兒排隊和老師離開)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鮮明、熱烈的節(jié)奏和旋律變化,在觀察周圍的建筑和了解現代建筑的基礎上,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建筑物。

  2.萌生對未來建筑的向往,產生想象和創(chuàng)作的愿望。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把收集到的過去的、現在的、國內外的著名建筑物的資料布置在活動室周圍。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感受節(jié)奏——想象動作——合作表演

  一、感受節(jié)奏。

  1.聽音樂,用拍手、跺腳的.方式反映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的變化。

  2.聽音樂,用相應的身體動作反映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變化。

  二、想象動作。

  1.說說周圍的建筑特點和標志性建筑。如有的高樓像燈塔;有的用球體串成似明珠;有的像海鷗展翅飛翔;有的像一支筆,筆尖直沖云天……

  2.分組編動作,設計建筑物的造型,互相討論這是一組什么樣的建筑。

  3.對未來的建筑物進行想象和設計。

  三、合作表演。

  1.幼兒聽音樂,自己設計動作和自由表演。

  2.練習在音樂停頓(休止)處做動作造型。

  3.在同伴合作下,用幾個或多個動作的組合,完成設計和表演。

  4.小組交流動作設計和造型創(chuàng)痍,有條件的可用照相機拍攝。

  5.在熱烈的音樂聲中,幼兒個體或小組合作用動作表現。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通過實驗了解“睡蓮花開”的原因,發(fā)現其中的奧秘。

  觀察“睡蓮花開”的現象,培養(yǎng)仔細觀察和探索的習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每3人一組,每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質地不同的紙(圖畫紙、毛邊紙、蠟光紙)。

  知識準備:

  了解睡蓮的相關知識,認識不同紙的性質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引發(fā)幼兒猜想

  師:小朋友看見過睡蓮嗎?知道睡蓮生長在什么地方?前陣子,我們在美工區(qū)中折了許多睡蓮,你們猜猜紙睡蓮長在水里會不會開花?

  二、幼兒探索實驗,驗證猜想

  (一)幼兒分組實驗“睡蓮花開”,驗證自己的猜想。

  師:現在請小朋友動手做實驗,看看睡蓮在水盆里會不會開?它是怎么開的?請

  小朋友仔細觀察睡蓮的變化。

  (二)實驗結束后組織幼兒討論。

  1、睡蓮能不能開花,它是怎么開的?

  2、睡蓮為什么會開?

  3、紙放到水里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教師小結:因為紙會吸水,紙放到水里會慢慢的變軟、漲開。

  三、探索感知不同紙質的“睡蓮”在水中開花的快慢

  (一)幼兒觀察并說出三張紙的名稱,猜想三種睡蓮開花的'順序。

  師:老師這里有三張不同的紙,說一說,它們分別是什么紙?猜猜三種睡蓮開花的順序是怎樣的?

  (二)師講解實驗規(guī)則及記錄方法。

  師:請每組的3個小朋友分別選擇一張不同的紙,折睡蓮,然后同時將睡蓮放進水中,仔細觀察誰先開花。在比賽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睡蓮”在水中“開花”時的細微變化,比較不同質地的紙在水中變化速度的差異,并將觀察結果填寫在記錄卡上。每組3個人記錄在1張記錄卡上,哪一種紙折的睡蓮先開,就在下面寫上1,哪一種紙折的睡蓮第2開,就在下面寫上2,哪一種紙折的睡蓮最后開,就在下面寫上3。

  (三)幼兒分組實驗,教師重點指導幼兒仔細觀察并做好記錄。

  (四)師幼分享交流實驗的結果。

  師提問:哪一朵睡蓮開得最快,為什么?

  出示大記錄表,記錄幼兒實驗結果,并小結:紙放到水里會慢慢的變軟、漲開,薄的紙吸水力強,睡蓮就開快,相反厚的紙,吸水力弱,所以花開的慢,吸水性越強開花的速度就越快。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里投放了不同質地的紙張,請小朋友繼續(xù)實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1、教學目標:

  ·進一步感知磁鐵能吸鐵的特性,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取出水中的東西并進行分類。

  ·大膽探索并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體驗探索磁鐵的樂趣。

  2、教學準備:

  磁鐵;探索材料:回形針,玩具,一元硬幣,夾子,茶葉罐等鐵制材料和非鐵制材料:積木,塑料玩具,紙杯,玻璃球,氣球……

  裝水的大盆兩個;取物工具---簍子、盤子、有磁鐵的釣鉤、勺子、筷子等;空箱子2只,空盆1個

  3、教學過程

  a) 情景引入

 。ǔ鍪敬笈瑁⿴煟宏惱蠋熡龅揭粋問題---小弟弟把許多東西一起扔到了這兩個玩水的`大盆里,這可怎么辦呢?

  提出問題討論:怎樣才能將這些東西拿出來呢?你們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b)初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兒用磁鐵水中取物。(規(guī)則---不能用手拿)

  ·經驗交流:磁鐵是怎樣幫助你取出東西來的?你取出了哪些東西?

  c)分組實驗,再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兒嘗試用磁鐵取水里的東西。

  師:磁鐵能將水里的其他東西取出嗎?請你試一試。

  ·討論并總結:取出的都是鐵制品,磁鐵能吸鐵。

  師:你有沒有取出東西?為什么沒取出?這些東西為什么能取出來?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討論:有哪些方法能取出水里的東西?

  ·幼兒用各種工具水中取物。

  ·幼兒交流取物經驗。

  師:你用了什么方法取出了什么東西?

  ·環(huán)保教育---保護環(huán)境,不亂扔東西。

  d)取出物分類

  ·幼兒將取出物分類

  · 師生小結:今天,我們動腦筋將水里的東西取出,發(fā)現……是鐵制的,能被磁鐵吸起來;……是木頭的、塑料的、紙的,不能被吸起來。

  ·經驗遷移:磁鐵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許多東西也用了磁鐵,你知道哪些東西請磁鐵幫忙的?發(fā)現了告訴大家并記錄在記錄紙上。

  延伸區(qū)域游戲:杯中取物

  ·介紹游戲和記錄表的使用。

  ·幼兒游戲---按記錄表的要求將水杯里的回形針用磁鐵取出(磁鐵貼在杯外吸)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8-02

中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2-15

中班科學教案04-17

中班科學教案:水07-01

《沉浮》中班科學教案11-28

《影子》中班科學教案12-10

幼兒中班科學教案11-21

關于中班科學教案11-26

中班科學教案:聲音11-11